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朱劍紅
核心提示
*近一段時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負責人認為,今后一段時間,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態勢,出現明顯通貨膨脹可能性不大。做出這樣的判斷,依據何在?請看具體分析。
單純的貨幣供應快速增加引發實體經濟通脹可能性較小
問:*近,水、電、油、菜、肉等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因此社會對明年出現明顯通脹的預測多了起來,請問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近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部分地方糧食、蔬菜、豬肉等食品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水、電、成品油等政府管理價格也有一定幅度調整,但據此斷言明年會出現明顯通貨膨脹依據不足。
一是在總需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特別是某些行業存在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下,單純的貨幣供應快速增加引發實體經濟通脹的可能性較小。
二是近期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國家適當提高*低收購價、實行臨時收儲政策等綜合措施作用的結果,豬肉、食用植物油等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前期價格下降過多后的恢復性上漲,蔬菜價格上漲主要是季節性波動以及前段時間惡劣天氣的影響。
應該說,農產品價格適度上漲,有利于緩解農民生產效益偏低的狀況,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目前,我國糧食、豬肉、食用油都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儲備體系,庫存和供應都是充足的,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政府管理價格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較小,且在出臺調價措施時政府注意采取多種方式緩解價格上漲對物價水平、居民生活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影響,政府管理價格的調整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不大。今后,國家在調整水價、電價、氣價時,還將逐步推廣階梯式定價的辦法,對滿足群眾基本需要的部分實行優惠價格,也能夠減緩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壓力。
綜合上述因素,我們認為今后一段時間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的態勢,出現明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后期食用油價格將在目前的價位上小幅波動
問:請解釋一下國內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具體原因。
答: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60%依靠進口,國內食用油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2009年國內市場食用油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基本一致,但波動幅度要小于國際市場。近兩個月,國際市場大豆、豆油價格上漲較多。12月上旬芝加哥大豆、豆油期貨價格分別比9月下旬上漲13%、16%。由于國際市場大豆、豆油價格上升,國內食用油加工成本增加,影響近期國內食用油價格上漲,目前價格水平總體上仍比上年下降較多。
據監測,12月上旬36個大中城市大豆調和油價格平均為每桶(5L)52元,比去年12月份的56.7元低8.3%,比去年3月份*高價71.3元低37%。今年1—11月,36個大中城市豆油和菜籽油零售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8%和23%。
問:今后一段時期,國內食用油價格走勢會怎樣?
答:預計后期國內食用油價格將在目前的價位上波動,波動的幅度不會太大。
從國際市場看,2008—2009年度全球油料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下跌較多,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預計增產近4000萬噸,增幅達19%,將創歷史新高。全球油料市場將繼續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后期國際市場油料油脂價格上漲空間有限。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國際市場油料油脂價格受石油價格變化、美元幣值升降、投機資金炒作等因素影響較大,也不排除某一時期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的可能性。
從國內市場看,今年以來我國大豆進口總量增加較多,1—10月累計進口大豆348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3.2%,12月我國大豆單月進口量將創歷史新高,目前油脂加工企業原料和成品庫存均比較充裕,國內油料油脂市場供應是有保障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去年以來,國家對大豆、油菜籽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國家掌握了大量油料庫存,食用油市場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有利于保持國內食用油市場和價格的基本穩定。
國內糧食價格不會出現持續大幅度上漲
問: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價格數據,糧食價格略有上漲,今后一段時期還會不會繼續上漲?
答:為促進糧食生產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國家將繼續加強糧食市場調控,引導市場糧價溫和上升。我國糧食連續六年豐收,庫存充裕。目前國有糧食企業原糧總庫存超過4500億斤,庫存消費比達40%以上,大大超過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線水平,庫存結構也很合理,分布比較均衡,糧食市場供應是完全有保障的,國內糧食價格不會出現持續大幅度上漲的情況。
問:國家將采取哪些措施對糧食價格進行調控?
答:糧食價格一頭關系農民的切身利益,另一頭關系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目標,是使市場糧價溫和上升,以補償農民種糧成本增加,調動農民種糧積*性,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同時又不對居民生活和物價總水平造成太大影響。
調控的具體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供給。這是穩定糧價的基礎。國家已決定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繼續提高2010年稻谷和小麥*低收購價,繼續對玉米、大豆等實施臨時收儲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引導市場糧價合理上升,保護農民種糧積*性。
其次是完善儲備吞吐和進出口調節機制。根據國內市場糧食供求形勢,把握好糧食拍賣、輪換等投放時機和數量,把握好進出口時機和節奏,保證國內供給,穩定市場價格。
*后是加強產銷銜接。組織好“北糧南運”和糧食運輸調運,充實主銷區和庫存薄弱地區的糧食庫存。我們還要加強監測預警。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供求和價格動態,完善應急預案,加強信息引導,維護正常市場秩序,避免局部地區糧食市場出現異常波動。
提高城市水價主要是解決污水處理費偏低問題
問:近期一些城市紛紛調整城市供水價格,請問調整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為解決什么問題?
答:調整城市供水價格重點是解決污水處理費偏低的問題。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鎮建成污水處理廠1792座,日處理能力約9904萬立方米,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了46%和51.8%。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底的52%增加到2008年底的66%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一五”確定的70%的目標。
但是,目前我國仍有約1/4的設市城市和71%的縣城未建成污水處理廠,相當一部分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負荷率不足30%,其中70%是由于資金不到位、污水收集管網不配套造成的。
目前仍有很多地區污水處理費不足以彌補治理成本。按照我國多數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標準1級B計算,污水處理的平均成本約1.1元/噸(不包括管網建設和污泥處置成本),而截至2008年底,全國36個大中城市對居民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平均只有0.7元/每噸,尚未達到國務院2007年《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規定的“污水處理費噸水原則上不低于0.8元”的要求。同時,隨著排放標準的提高和污泥處置費用的增加,污水處理成本仍有可能上升,現行污水處理費標準總體依然偏低,這是近期部分城市調整水價的主要原因。
此外,近些年來,我國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有所提高,水資源的稀缺程度有所體現,也是水價調整的一個重要因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