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港澳地區的繁榮穩定歷來受到黨中央、
??? 廣東作為國內供港澳食品、農產品(簡稱食品的*主要輸出地之一,總量約占內地供港澳總量的70%。目前,廣東局轄區每年有供港澳食品超13萬批,重量超100萬噸,日均檢驗檢疫供港蔬菜近1000噸、活畜(豬、牛約2000頭、活禽(雞、鴿兩萬只、冰鮮禽肉15萬只、冰鮮豬500多頭、冰鮮水產品160噸、蛋品約15萬個、鮮牛奶45噸以及近1000噸(80多個品種的深加工食品,相當于每天有450輛貨車和10多艘船舶源源不斷將各類食品運往香港。
??? 廣東局轄區的供港澳食品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基地數量眾多,注冊企業達634家,備案種植養殖基地968個。其中蔬菜加工企業44家,基地250個;蛋品企業14家,基地21個;冰鮮冷凍豬肉加工企業6家,基地33家;冰鮮冷凍禽肉加工企業15家,基地120個;水產品加工企業50家,基地300個;深加工食品企業505家;活豬出口注冊企業83家,活牛出口注冊企業4家,活禽出口注冊企業59家,活魚出口注冊企業98家。
??? 供港澳食品種類從活豬、活牛、活禽、活魚、冰鮮肉、冰鮮禽、冰鮮魚、蛋、牛奶、蔬菜等初級產品,到飲料、餅干、調味品、米面、乳制品、食用油等深加工食品,幾乎包含了食品的所有種類。
??? 2009年1~8月,廣東局共檢驗檢疫供港澳食品(不含鮮活商品8.7萬批、68.5萬噸、貨值7.1億美元,貨值與去年同比增長6.8%。其中供港食品共計8.2萬批、63.8萬噸、貨值6.7億美元,貨值同比增長6.8%;供澳食品共計0.5萬批、4.7萬噸、貨值0.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 根據轄區供港澳食品量大、面廣、監管任務重、敏感度高、受媒體關注程度高、政治壓力大的特點,廣東局通過建立出口
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勇(左三考察廣東檢驗檢疫局工作
廣東檢驗檢疫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延輝(前左二考察水產品供港情況
??? 推行一個模式 建立十項制度
??? 2007年,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的努力構建完善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廣東檢驗檢疫局**在供港澳食品上建立健全以“一個模式、十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供港澳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在供港澳食品企業中全面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引導企業走規?;?、集約化和標準化發展之路。
??? 十項監管制度包括源頭監管三項:全面實行種植養殖基地備案管理制度、動植物疫情疫病監測制度和農獸藥殘留監控制度,著力管住多年來*為突出的疫情疫病問題和農獸藥殘留問題。
??? 工廠監管三項:嚴格實施衛生注冊制度,加快建立供港澳食品企業分類管理制度,穩步推行大型供港澳食品企業駐廠檢驗檢疫官制度,著力提高對供港澳食品企業的監管水平,把住企業生產質量關。
??? 產品監管三項:實行基于分類管理的產品檢驗檢疫制度,全面建立質量追溯與不合格品召回制度,完善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制度,著力提高風險控制的及時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 誠信建設一項:加強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著力強化企業產品質量**責任人的意識,促進企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覺誠信經營的良好機制。
??? 完善源頭管理 推進示范區建設
??? 2002年,廣東局開始對供港澳食品種植養殖基地試行檢驗檢疫備案管理,從源頭把住了農業化學投入品的投入使用等關鍵控制點,促進了供港澳食品質量安全的穩步提高。2007年5月以來,廣東局更是加強源頭監管,大力推進供港澳食品種植養殖基地檢驗檢疫備案管理工作,不斷完善管理,提高備案基地管理水平。
??? 一是對供港澳動植物源性食品的原料基地(養殖基地、種植基地全部實行檢驗檢疫備案管理;申請檢驗檢疫備案的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必須符合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嚴格考核條件,經考核合格方可提供原料給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加工;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與供港澳食品企業必須建立穩定的供求關系。二是初步建成出口食品種植養殖基地備案管理系統,全面提高基地備案的工作質量,確保備案種植場、養殖場符合備案要求;加強對備案種植場、養殖場的日常監管和年審考核,不符合備案要求的,立即取消備案資格。三是對備案種植場、養殖場全部上網公布,實行動態管理。
??? 2008年開始,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食品實行“區域化管理”的總體要求,廣東局和湛江市政府簽署了《關于共同建立湛江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促進湛江食品農產品擴大出口合作備忘錄》,**在湛江地區建立全國**個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隨后,廣東局又在惠州、梅州、河源等供港澳食品的主要生產地與地方簽署合作備案錄,共同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區,共同保障供港澳食品安全。一年多來,湛江出口食品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區內已有出口備案水產養殖場249家、面積28.98萬畝,出口水產企業40家,全區在2008年出口水產品12萬噸、創匯6.4億美元,出口量占廣東三分之一以上,出口養殖水產品名列全國首位,成為全國*大的出口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 以湛江出口食品示范區為例,示范區的建設主要在以下5個方面下工夫。
??? 一是健全生產管理及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先進、健全的生產管理和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是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擴大對外出口的重要保證。近年來,隨著《
??? 二是健全出口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一方面,幫助區內企業運用ISO/17025國際實驗室管理體系建設檢測實驗室,配備先進實用的檢測設備,培訓檢測人員,組織水平測試和比對試驗,提高檢測水平。幫助基礎條件好、管理規范的企業實驗室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協助區內其他企業開展安全檢測工作,有效提升自檢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廣東局和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對湛江檢驗檢疫機構實驗室、檢測中心的支持力度,先后撥出??罱f元用于檢測技術深度研發,購買先進的檢測設備,進一步提高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監控水平和檢測能力,并在實驗室和檢測中心的立項、審批、建設、考核驗收、分類等上給予支持。目前,湛江水產品檢測實驗室作為廣東檢驗檢疫系統重點實驗室,為區內出口產品保駕護航。此外,有3家企業實驗室獲得國家實驗室CNAS認可,9家出口企業購置了液質串聯色譜儀(LC-MS/MS等高端藥殘檢測設備,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自檢自控能力。
??? 三是健全食品中藥物殘留監控體系。建立健全示范區水產品農獸藥殘留監控體系,是提高從源頭抓產品質量的有效性和全面提升示范區整體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水產品藥物監控體系包含檢驗檢疫部門、海洋與漁業部門和示范區本身等三個層次:檢驗檢疫部門結合“出口動物源性食品殘留監控體系”重點對區內企業進行監測;海洋與漁業部門根據“國家殘留監控計劃”重點負責示范區周邊范圍的監測;示范區執行區內“示范區殘留監測計劃”。三個層次有機結合,聯防聯控,及時發現和杜絕藥物殘留安全隱患并實時掌握區內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 四是健全苗種質量、農業投入品控制體系。示范區通過建立和健全控制體系加強對水產苗種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建立水產苗種繁育場備案制度,對區內所有養殖場使用種苗試行登記備案,統一管理和投入標準;其次建立農業投入品聯合管理制度,打擊違法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對農業化學投入品銷售渠道進行清理,實行專營**,對*終使用環節加強指導、規范用藥,形成農業化學投入品產、銷、用全程鏈式管理模式和有效控制機制,保證了農業化學投入品質量安全和規范科學使用。2008年對農資市場開展專項治理,依法取締了農業化學投入品非法經營網點3個,假冒偽劣產品2800多件,4500多千克,消除了銷售隱患。以上兩項制度有效解決了出口水產品中化學藥物殘留問題,2009年1~8月,區內出口3431批、5.93萬噸水產品,沒有發生一起因藥物殘留超標被國外退貨的情況,出口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較示范區建設前有了明顯提高。
??? 五是健全企業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在強調企業是食品安全**責任人的基礎上,建立示范區企業誠信考核和監控體系,并設立企業懲戒和退出制度,對區內企業的誠信守法經營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和監控,對不誠信和違規企業進行懲戒直至清除出示范區。特別是2009年6月啟用“出口企業檢驗檢疫誠信管理系統”以來,區內企業誠信自律的意識得到了加強,杜絕了違法違規經營現象的發生。
??? 創新監管方式 提高監管效能
??? 通過不斷探索,廣東局創新了供港澳食品監管方式和手段,節約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檢驗檢疫監管的效果。一是推動供港重點食品實施“兩地一檢”模式。為防止香港媒體炒作,把輸港冰鮮冷凍鵝鴨產品的禽流感監測前移到內地進行,港方派員到內地巡查,年出口量由實施前的1.5萬噸增加到目前的3.6萬噸,增幅為140%。二是大力推行供港活魚“一站式通關”,每天供港活魚130噸,簡化了報檢手續、提高通關效率。三是按產品屬性科學監管供港澳植物源性食品。供港澳植物性中藥材和新鮮蔬菜屬于初級加工品,有品種多,批次多,基本無須加工或加工工藝簡單等特點,如果強行對該類產品實行衛生注冊登記,則脫離商品的基本屬性并嚴重影響出口,為此,廣東局從實際出發,對這類產品實行檢疫注冊登記管理。
??? 在創新供港澳食品檢驗監管手段方面,一是提高出口食品電子監管的有效性。從國家質檢總局倡導“大通關”建設以來,廣東局本著合理應用,科學有效的原則,**對100多家出口食品企業和原料基地實施了電子監管。以惠州局為例,在36個供港澳蔬菜基地全部以電子監裝取代人工監裝,有效解決了監裝人員不足的問題。二是引入高科技設備提高監管水平。為各分支局配備了74臺GPS衛星定位及面積測量儀,繪制了全轄區1555家種植養殖基地GPS電子地圖??梢岳肎PS電子地圖迅速確定出口食品原料基地與疫點的準確距離,從而為采取有效的防疫手段提供科學依據。在奧運會期間,采用GPS電子鎖對33車42噸供港奧運蔬菜實施全過程實時監控,代替了人工全程押運。三是建立出口食品原輔料電子監管檔案。從2007年開始,自行研發了“出口食品原輔料備案系統”。對所有出口食品原輔料及供應商、生產工藝、日常監管和出口檢驗檢疫實施了電子化管理,建立了700家企業6800多種食品的電子檔案。特別是在近期應對三聚氰胺事件中,通過查詢該系統,在30分鐘內就準確掌握了轄區內91家含乳或高蛋白含量食品出口企業的情況,為快速反應、科學應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加強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信息化監管體系,開發了“進出口食品、化妝品標簽檢驗監管備案系統”,備案標簽32493份,在廣東局轄區內實現了標簽檢驗信息共享,避免了重復檢驗,提高口岸查驗效率;開發了“進出口食品、化妝品檢驗檢疫信息報告系統”,對近400批進口食品加強復核,確保了檢驗檢疫項目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開發了“進出口食品標準應答系統”,已收集整理1000多條國內外標準法規,初步解決了基層工作人員,特別是新進人員和輪崗人員對進出口食品檢驗項目、檢驗標準和監管重點不明確的問題。五是積*探索出口食品檢驗檢疫分類管理制度。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出口食品檢驗監管動態管理辦法》,將產品風險、抽樣檢驗、日常監管和企業誠信有機結合,在業務量大的廣州、中山、東莞3個局開展試點工作,解決了人員不足與業務不斷增長的矛盾,提高了檢驗檢疫工作的效率。
??? 嚴密日常監控 加強出口檢疫
??? 廣東局配備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檢測設備和高素質的技術隊伍,構建了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龍頭、國家區域性中心實驗室和常規綜合性實驗室為骨干的實驗室檢測網絡,在全省形成科學監控網絡,分門別類地落實供港澳食品、農產品農獸藥殘留和有毒有害物質監控,每年監測樣品5000多個。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出口前檢驗檢疫,如每年檢測活禽血清抗體30多萬份,RT-PCR分毒10多萬份;活豬乙類興奮劑的檢測8000多份;水產品藥殘檢測10000多份;蔬菜藥殘檢測21000多份;深加工食品安全衛生項目30000多份,從根本上保證了供港澳食品的安全衛生質量。
??? 開展風險分析 提高應急能力
??? 廣東局建立了完善的進出口食品風險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和食品突發安全衛生事件處理預案,提高應急能力,先后科學有效地應對了禽流感、孔雀石綠、蘇丹紅、豬鏈球病、豬流感以及媒體對蔬菜的惡意炒作等突發事件,特別是2008年克服南方冰凍災害和四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千方百計保障了香港地區蔬菜和豬肉的足量供應,全力確保了北京奧運會期間供港食品的安全衛生質量,*大限度地減少了禽流感和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的影響。2009年發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來,為防止疫情傳播擴散,在全系統**開展供港澳活豬注冊場甲型H1N1病毒監測工作,從4月27日起對所有出口備案養殖場(33家展開甲型H1N1流感監測(263份樣品,嚴格疫情防控,保障供港備案養殖場安全。至7月中,共抽檢豬甲型H1N1流感樣品達5000多份樣品。
??? 同時還建立了覆蓋全局的“食品風險預警網絡報告系統”,每年收集各類進出口食品不合格情況1500多例,國內外食品安全信息500多條,為開展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 加強內聯外動 形成管理合力
??? 一是與香港食環署建立了粵港食物安全控制例會制度、聯絡員制度、互訪機制和技術交流機制,共商食品安全問題,如雙方建立了供港鵝、鴨肉、塘魚“兩地一檢”模式有效解決了港鵝、鴨肉、塘魚的把關問題。2009年6月23日,香港食環署署長卓永興一行3人對廣東局進行工作訪問。雙方就貫徹落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與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內地供港食品農產品安全的補充合作安排》、加強食品安全合作、完善聯絡員制度、推動廣東食品擴大供港以及香港即將出臺的食品安全新法規等共同關心問題交換了意見,并達成了廣泛的共識。
??? 二是通過“五地會議”,廣東局不斷加強與香港食環署的聯系,商談食品安全衛生控制等方面的議題;三是與廣東省外經貿、農業、漁業、畜牧、質監、海關等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協作機制,先后與湛江、惠州和梅州市政府簽署了共同建立食品農產品安全示范區合作備忘錄,與海洋漁業局和農業廳簽訂合作備忘錄。
??? 由于供港澳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國務院和粵港兩地政府有關領導都給予高度肯定,批示或表揚近10次。2009年,國務委員劉延東對廣東供港澳食品工作做出批示,肯定了廣東省和廣東檢驗檢疫部門的工作。
??? 廣東局將一如既往地以粵港共同繁榮和兩地人民的福祉為己任,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保障食品安全,為香港經濟社會的持續繁榮和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