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部分 洋品牌 奶粉放風漲價7%~20%,我立即購買了兩箱鐵桶奶粉,可7月下旬,各品牌 洋奶粉又開始大面積促銷,促銷幅度與上漲幅度相抵。商家到底玩的什么把戲?”昨日,長春市民李先生質疑了洋奶粉先漲價后促銷的行為。
繼 食用油先漲價后促銷風波后,洋奶粉也效仿了這種銷售做法,引發了眾多 消費者的不滿。
買贈促銷與上漲幅度相抵
昨日,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本次漲價和參與促銷的產品基本集中在嬰兒配方的二段、三段、四段奶粉產品。廠家下發的通知表示: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漲和產品本身的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其實,不僅是洋品牌奶粉,在新疆等地,某品牌國產奶粉也加入了先提價后促銷的陣營,而且其旗下商品漲了30%后基本與洋品牌奶粉價位相當。促銷政策可能很快會波及吉林省,那時,奶粉市場的促銷戰將更為激烈。”昨日,某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超市、經銷商、消費者三方“透支”
一位多年從事奶粉銷售的王經理表示,“現在正是乳制品銷售淡季,生產商為了保持業績的連續增長性,會采取一些手段,比如放風漲價,它會給三方帶來影響:地區經銷商會‘透支’購入大批奶粉,再將消息發布給超市客戶或個體客戶;超市要預防搶購積*備貨;消費者為了減少損失,必然超量購買。三方都為漲價消息‘透支’了自己的消費,生產商成了*終的受益方。”
原材料成本上漲難圓其說
吉林省奶制品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洋奶粉先漲價后促銷的行為反映了其在行業內“呼風喚雨”的能力,并在試圖控制整個市場的行業定價權。而漲價中關于“供應緊張”之說其實是過于盲從洋品牌的消費者本身造成的。
“奶粉的提價行為是惡性的、不正常的加價行為,消費者應該學會理性消費,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不要盲從壓貨。”昨日,某品牌奶粉經銷商說。
東方艾格副總經理兼分析師陳樹偉認為,大品牌奶粉漲價行為缺乏依據,聲稱原材料漲價完全是借口。目前進口奶粉原料價格每噸2.5萬元左右,比去年同期的每噸4萬元左右下降了約40%;奶粉的輔料比如乳清粉、營養素甚至包裝材料的價格也沒有明顯漲價的跡象,反而乳清粉、營養素的售價還出現了下滑趨勢。
大品牌奶粉漲價其實只是一種營銷策略,由于奶粉的剛性需求性,所以生產商借助漲價可作一次品牌宣傳,而后促銷又可以玩一次品牌推廣。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