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相對于
今年大米淡季不淡
每年4月到8月是糧食市場的消費淡季,終端需求下降使得價格難有較好表現。但是今年在東北主產區原糧可流通量趨緊,加上主導市場供應的國儲拍賣價格一路上揚,使得近期大米市場呈現淡季不“淡”的牛市行情。
8月6日的國家臨時存儲粳稻競價銷售交易會(東北地區)上,實際成交率達99.99%,而成交均價也從7月7日的2104元/噸上漲至2264元/噸,環比漲幅7.60%。市場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東北普通大米平均批發價格在每斤1.74元,較月初上漲了4分錢左右,漲幅達2.35%。
而新興的小包裝大米的零售價格更是每星期都在漲。全國小包裝大米零售價格走勢圖顯示,自5月以來,小包裝大米價格連續上漲,僅7月的四個星期里零售價格就累計上漲了5分錢/公斤。
對于后市,信息部認為,在市場總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大米價格仍能保持強勁走勢。多數商家也認為大米價格在10月份新糧上市前,仍有小幅上漲的可能。
嘉里、中糧全面開戰
針對大米市場的持續升溫,業內巨頭不約而同發力小包裝大米市場,競爭不斷加劇。
今年上半年,中國糧油市場的一對“老冤家”益海嘉里集團與中糧集團再次在米業市場狹路相逢,兩者分別將食用油的主力品牌“金龍魚”和“福臨門”作為自家小包裝大米的品牌,冀望能借此復制食用油市場的傳奇。
據益海嘉里市場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大米的鋪貨速度非常快。公司下半年會加快對金龍魚大米市場流通環節的投入,每個月針對大米的廣告費用的預算即達5000萬元。益海嘉里的策略是,借用國內完善的食用油經銷網絡運行大米銷售。
益海嘉里在大米產業的布局正在暗中進行,目前已加快了對大米生產、加工、物流等方面的設置。其大米產業鏈從種子覆蓋到加工包裝整個環節。在生產基地方面,他們將首要目標鎖定在了大米質量較高的東北地區,并分別以建立生產基地和貼牌生產的方式進入。
據悉,目前由益海嘉里控股的益海佳木斯與東北農民合同種植水稻的面積達到28萬畝,按照畝產1000斤計算,28萬畝水稻田可以為益海佳木斯提供水稻約15萬噸。益海佳木斯現有稻谷年處理能力20萬噸,已經投資2.5億元,按照規劃還將投入7.5億元建設益海佳木斯的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年稻谷處理能力將達到100萬噸。上述人士坦言,大米業務已成為益海嘉里近期“*為重視”的一塊。
日前,中糧集團針鋒相對地采取行動,今年9月將在黑龍江綏化市上馬年加工30萬噸水稻的工廠,投資將達到2億元人民幣。據了解,中糧稻谷加工項目將建在綏化市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年加工水稻30萬噸。
根據中糧控股2008年報,中糧在江西、江蘇、遼寧有3座大米加工廠,每年大米產能為34萬噸。今年4月,中糧集團投資40億元的中糧天津糧油綜合基地奠基,該項目建成后,將使中糧集團多增加60萬噸的大米、面粉和飼料產能。由于兩家都在快速擴張,中糧與益海嘉里在稻谷加工產能方面更加難分上下。
中小企業面臨淘汰
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國內大米市場整體規模達到1500億元,市場廣闊,前景巨大。益海嘉里有關負責人也說:“小包裝大米占全部大米市場的份額還不到4%,但每年的增長速度卻在50%以上。”顯然,巨頭們已對大米市場燃起勃勃野心。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副會長李先聰表示,到2006年底,全國糧油規模以上加工企業11719家,其中規模以上大米加工企業7548家,而日加工能力1000噸以上的企業只有18個,僅占0.2%。中國每年的大米需求量大約在2.4億噸,但占據市場壟斷地位的均是散裝米,塑料袋包裝的小包品牌大米銷售量還不到市場銷售總量的2%。
中國糧食工業協會大米分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教授姚惠源表示,國內大米產量分散,偌大的大米市場沒有一個“王”。
廣東省糧食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國際糧價走高,進而成為繼生豬價格之后又一推動CPI因素的今天,中國巨大的市場消費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進入,品牌力度建設薄弱的大米生產行業,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據李先聰列舉,湖南規模以上企業中大米加工企業245家,經過幾年激烈市場競爭,僅涌現出了金健米業。江西全年糧食產量1500萬噸以上,但大米加工技術含量低,加工廠開業門檻低,中、小型民營大米加工企業1689個,現有***農業產業化糧食龍頭企業才2個。“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中國巨大的市場消費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米品牌進入,國內企業若仍不重視品牌建設,規模化發展,將被淘汰出局。”(記者周照 實習生馬陳南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