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 仿瓷 餐具是否“有毒”風波終于可以畫上句號了。6月1日, 衛生部、國家 標準化 管理委員會發布的《 食品容器、 包裝材料用 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正式實施, 脲醛樹脂未被列入到允許使用范圍之內,這就意味著,在原料中添加脲醛樹脂的仿瓷餐具面臨退市風險。
兒童餐桌多用
在市場上仿瓷餐具隨處可見。昨日,記者走訪多家超市、零售店、批發市場發現,各種顏色鮮艷、設計新穎的仿瓷餐具仍大行其市,仿瓷碗也是一些超市食品促銷的常用贈品。這些仿瓷餐具一般在3元到10元不等。
據專業人士介紹,這些仿瓷餐具因其輕巧、耐溫、耐煮、不易碎等性能,被廣泛應用于餐廳、職工食堂。尤其是仿瓷餐具上各種美麗的圖案,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在幼兒園等兒童餐桌使用廣泛。
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曾對多家農貿市場和連鎖超市銷售的15種仿瓷餐具進行調查,調查顯示,部分產品經檢測甲醛含量嚴重超標,耐濕熱性試驗出現裂紋和發白現象,高溫蒸煮時還釋放出刺鼻嗆眼的氣味。
調查報告指出,仿瓷餐具由密胺樹脂粉加熱加壓鑄模而成,而密胺樹脂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而成的,如果原材料樹脂聚合不好,就會殘留三聚氰胺,在高溫加熱至120℃左右時,就會對人體造成安全隱患。
脲醛樹脂原材料禁止使用
這次實施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明確指出未在列表中規定的物質不得用于加工食品用容器、包裝材料。脲醛樹脂就在被禁之列。
“在原材料中加入脲醛樹脂一直是防瓷餐具的潛規則,”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
仿瓷餐具又稱密胺塑料餐具。按照國家標準,仿瓷餐具應該用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又稱密胺樹脂生產。董金獅指出,由于密胺粉的價格較高,為了追求利潤,很多仿瓷餐具制造商直接用脲醛類的模塑粉代替密胺類原料來生產餐具;有的還在脲醛類模塑粉做成的餐具外表添加一層密胺粉。一般消費者難用肉眼鑒別。
“新的衛生標準實施后,意味著市場上1000多家無證仿瓷餐具企業有可能面臨關閉風險。”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仿瓷餐具面臨退市
仿瓷企業的生產規模在2008年以前一直持增長態勢,早在2008年9月9日,衛生部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發布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仿瓷餐具企業已經歷了幾次市場洗牌。
據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15日,質檢總局對全國仿瓷餐具生產加工企業進行了嚴查,廣東、福建等仿瓷餐具生產集中地區被查出多家違規、違法企業。
據了解,截至2009年4月6日,通過國家質檢總局QS市場準入資格的密胺塑料餐具企業只有33家。
“仿瓷企業獲證需通過53項考核標準,這對無證企業來說,不是短時期內就能通過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進一步表示,今年9月1日《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衛生標準》將施行,該標準規定了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的原料要求、衛生要求、檢驗方法、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仿瓷餐具企業生產的仿瓷餐具產品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提醒消費者,目前大部分不合格的仿瓷產品已退出連鎖超市和批發市場,只要貼有QS標志或編號的仿瓷產品都可放心購買。(記者 任宏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