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主持人:鐘歡
嘉賓:
張正河
呂萍
我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部分學者近日就此發表不同觀點引起爭議。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專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朝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張正河,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教授呂萍,請他們共同探討為什么我國要堅持和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為什么要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
嚴格保護耕地是國策
問:有些學者提出,在當今中國,要讓土地更好地服務于城市化,對于這個觀點,你們怎么看?
王朝才:我覺得,有些人提出沒有必要保護耕地這個觀點,過于輕率。中國人口過多,如果中國立足于到國際市場上買糧的話,是不利于自身發展的。**,全世界的供應糧并不多,國際市場上的貿易糧難以滿足中國人吃飽、吃好的要求;其次,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依賴到國際市場上買糧食是不現實的,也是很危險的,我們以前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作為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國家,中國如果不立足于自身的糧食生產,沒有一定的糧食儲備,經濟發展注定會受到嚴重影響。
張正河:我們應以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基本自給為根本戰略,出口一些有特別優勢的特色產品,進口一些我們不足的農產品;農產品中糧食生產能力的建設是*重要的,可以暫時不生產那么多,但必須有生產那么多的能力。因為耕地的植被層一旦被破壞,要恢復需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所以,嚴格保護耕地作為國策是完全正確的,是綜合考慮政治、經濟、自然等多方面因素之后的決策。
不能寄望于國際市場
問: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于當今中國有何重大意義?
王朝才:堅持這項制度*大的意義在于保證中國人吃飯、保證中國
呂萍:耕地保護制度在城鄉發展的博弈中,維護了弱勢農村的利益,也一定程度維護了國家整體的利益。
張正河: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耕地是*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無農不穩,無糧則亂,解決我國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首要任務。為了保證我國的糧食基本自給,就必須從影響糧食生產諸多因素如政策、科技、水利、肥料、農藥、種子、機械等多方面入手,但播種面積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保護耕地難點在于,中國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之中,處在城市化的加速階段,處在生活質量快速提升階段,國家的發展需要土地,工業化需要土地建廠房,百姓改善居住條件需要土地,擴建交通網需要土地,對土地的占用不可避免。
地方利益導致違規占地
問:仍然有部分地方官員鋌而走險,違規占地,原因是什么?
王朝才:這主要是利益驅使導致的,沒有利益,他們是不會鋌而走險的。某些地方官員為了謀取地方和個人的私利,利用了國家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些缺陷,鉆了空子。
張正河:中央政府對保護耕地三令五申,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依然為了自己利益,不顧大局,利用種種借口,甚至欺上瞞下,耕地被占用情況屢禁不止,危害嚴重。
地方干部也很清楚政策,但出于政績和經濟兩方面的考慮,他們變著法子占用耕地。從政績方面看,各鄉鎮、縣、市甚至省級,各種排名、獎勵甚至處罰大多以經濟產出、財政收入、投資額、招商等指標為準,在沒有多少可用資源的情況下,*直接且有效的手段就是土地優惠,如果把各級政府的招商推介書分析一下,大部分都有這方面的優惠承諾。至于經濟方面,地方百業待興,財力有限,貸款較難,土地成了當地的主要財源。
呂萍:地方政府違規占地*大的動力,在于地方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需要,利用土地可以給地方財政帶來不錯的收益。
應嚴格執行法律政策
問:對于這些在地方上以犧牲耕地來換取自身利益的行為,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
張正河:總體上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政績觀,嚴格執行國家法律和政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此做了明確規定,如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基本農田必須落實到地塊、標注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證書上,并設立統一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標志,嚴禁地方擅自調整規劃改變基本農田區位;嚴格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實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出臺基本農田保護補償具體辦法;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從規劃、標準、市場配置、評價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落實節約用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財權和事權盡可能的平衡等等。這些措施都是十分明確、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呂萍:犧牲耕地其實就是犧牲了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利益。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主要是要協調好城鄉發展的矛盾。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