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筆者從日前省農業廳召開的
在該座談會上,與會的各位種糧大戶和糧食龍頭企業代表紛紛呼吁應盡早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
自然災害難倒種糧大戶
盡管今年的糧價較往年有所提高,但是與會的種糧大戶紛紛大吐苦水,坦言日子不好過。記者了解到,由于近兩年來農用物資如柴油、化肥、農藥等價格大幅提高,使得糧食生產成本大大提高,種糧大戶每畝每造的投入從往年的600元左右增加到今年的750多元。各地農業部門反映,去年以來,隨著國內外石油價格不斷攀升,直接導致下游產品農用柴油、化肥的價格上漲,同時引發了耗能的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也造成農業生產和流通成本的劇增,抵消了政府的支農惠農補貼,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性。
然而,對糧農來說,更頭疼的問題來自于頻繁的自然災害。由于今年以來冰凍、長時間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繁,我省部門地區農業受災嚴重,一些糧農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記者了解到,參與糧食生產座談會的種糧大戶在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災害損失。其中,來自粵東的全國種糧標兵魏永溪所種植的1800畝早稻,在7月初的一場暴雨中全部絕收,100萬元投入打了水漂。
“多年致富抵不過一次天災”,許多種糧大戶表示,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已經成為制約糧食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惠州市海納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振芳稱,目前,該公司的水稻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萬畝(含農民合作基地),然而種植面積越大,代表著公司需要承擔的風險越大。另外,我國農業正處于以數量增長為主轉向以質量改善為主的時期,該公司為適應這種轉變,在近幾年已經連續加大投入,提高糧食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然而,如果沒有農業保險,企業在對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進行投資和采用新的先進技術改進生產結構的過程中,也都蘊含著巨大風險,在投入加大的情況下,一旦災害降臨,意味著企業的損失更大,一些企業很難恢復“再造血”功能,難以維持和發展。
熱盼政策性農業保險“護航”
這些種糧大戶在座談會中表示,農業是典型的風險行業,與其它產業相比,農業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大,廣東省是自然災害頻發地區,農業發展特別是糧食生產面臨著較大的風險。目前廣東省對農業自然災害損失補償主要是政府災害補助,但這一補助力度,遠遠不及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因此,在當前國際糧食市場動蕩不安、國內糧食供給趨緊的情況下,政府應當盡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并優先把水稻生產列入農業保險之一,為現代糧食生產、現代農業發展保駕護航,以保證我省糧食的正常生產與供應。
省農業廳有關領導表示,近年來,我省涌現了一批種糧大戶,對穩定糧食生產、增加糧食供給、提高生產科技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大戶的前途關系到我省糧食生產的發展與供應。針對種糧大戶提出的這些問題,農業部門一方面將繼續搞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另一方面,將積*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早日出臺行之有效的農業保險機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