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花生產業的潛力
????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花生年產量已經達到了1400萬噸左右,接近大豆的產量水平。近幾年來,大豆、油菜籽價格低迷,惟有花生價格一直攀升,從2001年每噸3800元到今年的5600元(大豆價格維持在2600元左右。
????花生畝產為200公斤左右,而大豆在120公斤左右;花生的含油率為50%左右,大豆的含油率為20%左右;每畝花生所能生產出的食用油數量,是大豆的4倍。農民種植一畝花生所獲得的有效收入達1100元,而種植一畝大豆所獲得的收入僅有300元左右,種花生比種大豆每畝可為農民增收七八百元。
????對促進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對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不斷增長,目前的油籽和食用油進口數量巨大,進口數量折合食用油約1100萬噸,占食用油總量的50%。加強花生產業發展,將大大減少油籽和食用油的進口,提高國產食用油的自給率。
????可改善人民的健康消費需求。花生油中的油酸含量約為54%,僅次于橄欖油。營養界公認,油酸具有降低總膽固醇和有害膽固醇而不降低有益膽固醇的作用,因此,花生油有“中國的橄欖油”之稱。
????能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花生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其生產、收獲和加工過程,均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我國具有這方面的優勢。由于我國花生價格和成本與國際市場相比具有很大優勢,能夠應對各種貿易壁壘,保持每年5~7億美元的出口創匯額。
????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花生產業近年來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目前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制約因素,需要引起重視和解決。生產方面:由于花生生產在我國還遠遠沒有形成優勢產業帶,因此,還不能夠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發展,及時采用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方法,生產出成規模的優質專用產品。
????品種方面:花生的用途可以分為榨油用和食品用,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的產品品質。目前我國的專用花生品種混雜,花生品種改良缺乏科技投入支持,從事花生科研的人員、機構和條件都很不足。
????加工方面:花生的加工,近年來有一些發展,形成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但是數量仍然很少,基礎還很薄弱。加工的不足,限制了高增值產品的出口貿易。
????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生產過程中過量化肥、農藥的使用,影響了花生的品質;加之收獲、運輸、儲藏和加工過程中管理技術方面的問題,導致花生發生霉變現象較為突出。這既嚴重限制了花生產品的出口,也影響了國內的花生市場發展。
????上述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花生產業的重要意義和重大潛力認識不足,從而缺乏相應的支持和促進措施。
????發展花生產業的幾點建議
????重視花生的產業發展。
??? 提高對花生產業重要地位、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的認識,高度重視花生產業的發展。在這方面,應當借鑒美國的經驗。美國的花生產量只有我國的十分之一,但是卻高度重視,在2002年的農業法中,對花生采取了同小麥和玉米等大宗產品同樣的政策,例如,規定了花生的目標價格是每噸495美元,直接補貼為36美元等。我國不一定采取美國那樣的補貼政策,但是至少應在關注“三農”的總框架內把花生產業重視起來。
????加強花生的科研工作。在國家重要農業科研計劃中,要對花生品種改良、收儲加工等制約花生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攻關列入相應的研究規劃,建立有關研究課題,提供相應的研究經費。鼓勵有關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加強花生技術研究。研究的重點領域包括優質專用品種開發、無公害栽培技術、產后儲藏技術、深加工技術、食品衛生安全技術等。
????促進花生的優勢區域發展。建議將花生生產納入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確立相應的優勢區域和產業帶,通過合理的區域布局規劃,更好地發揮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
????加強花生的產業化經營。通過建立花生生產者協會、花生生產基地等方式,克服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產的不足,以區域性專業化的發展,形成區域化規模經營,促進優質專用花生的區域性規模化種植。要按照產業化中的有關優惠政策措施,大力扶持花生營銷和加工方面的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花生生產的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促進花生加工業的發展。無論是作為榨油,還是食用品,都需要進行相當程度的深加工。加工業的發展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花生產業的發展。因此,應當重視和支持花生加工業的發展,納入有關的行業發展規劃,給予相應的支持。通過花生加工業的發展,實現花生的增值,做大我國的花生產業,更好地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