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主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啤酒用大麥
麥價大漲
“澳大利亞出口急劇減少是國際大麥價格大漲的首要原因。”華潤雪花啤酒市場總監侯孝海分析說。
由于天氣干旱,2006-2007年度澳大利亞大麥產量從上年度的990萬噸急劇減少到了370萬噸。據澳大利亞一家大型谷物出口公司的負責人透露,2007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啤酒大麥出口量可能只有30到40萬噸。這個數據遠遠低于2006年的170萬噸。
不僅僅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也出現出口增長乏力現象。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中國*大的大麥進口國,二者占據了中國大麥進口量的90%左右。
據了解,在加拿大國內,飼料大麥的價格甚至高于啤酒大麥的銷售價格,從而導致不少種植戶將原計劃當成啤酒大麥出售的大麥賣給飼料生產商。此舉直接導致加拿大的啤酒大麥出口項目難以擴張。
此前,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的分析師曾預計,2007-2008年度加拿大大麥出口量為240萬噸,而該國2006-2007年度大麥出口總量就已經達到230萬噸。
在國際大麥出口銳減的同時,中國啤酒行業對大麥的需求卻在增加。經過連番的并購、擴張,中國啤酒行業已經連續多年維持高速發展,并成為世界上*大的啤酒大麥進口國。目前中國啤酒行業發展速度仍高達15%。然而,對啤酒大麥需求巨大的中國卻并非大麥的傳統種植國家。因此,絕大部分啤酒大麥都需要從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等國家進口。
據肖德潤介紹,在2002年以前,國內啤酒行業使用的大麥超過2/3都靠從國際市場進口,即使*近幾年國內加大對啤酒大麥的種植力度,國內啤酒行業使用的大麥仍有近一半依靠進口。
一方面是國際市場供給減少,一方面是國內需求繼續增加,有統計數據顯示,部分國際大麥價格已經上漲了100-300美元/噸。
啤酒企業可能提價
據興業證券啤酒分析師郭銳介紹,大麥是啤酒釀造不可缺少的原料,約占啤酒成本的30%-40%。麥價大漲對下游啤酒企業影響甚大
事實上,早在2002年,全球大麥歉收,大麥價格迅速上揚。當時的中國啤酒業長期依賴進口大麥,遭受到巨大沖擊。部分中小型啤酒企業更因此面臨生死危機。
“5年來,我們吸取了以前的經驗,發展了好幾個優良大麥原料基地,從品種選育、耕作方式及習慣,到加工、包裝都有了很大改進。”肖德潤認為,今天的中國啤酒業比5年前有了更堅實的基礎和實力抵御原料漲價帶來的風險。
選用本土大麥代替部分進口大麥正是這種防范風險的手段之一。據業內專家介紹,本土大麥經過幾年培育,目前已初見成效。2007年,我國啤酒大麥的種植面積將突破1000萬畝,啤酒大麥總產量已達220萬—230萬噸。在市場份額上,本土大麥已與進口大麥平分秋色。
然而,隨著國際麥價上漲,本土麥價也因勢上揚,價格優勢有限。據一位大麥采購商透露,在蘇北地區,優質啤酒大麥廠家上門收購價較去年同期已經上漲200-300元/噸,并且供不應求。更有不少質量較好的啤酒大麥還沒有上場就被廠家先下訂單購買。
據華潤雪花的侯孝海透露,啤酒企業釀造時進口大麥和本土大麥按照一定比例搭配使用,只是進口大麥質量更好,更穩定,在釀造中高端啤酒時,用得更多。
郭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提價是啤酒企業轉嫁矛盾的一個有效手段。據了解,在2002年的大麥漲價危機中,不少企業就通過換包裝、改變容量等變相提價的方式轉嫁成本。對此,侯孝海也表示,隨著麥價不斷上漲,國內啤酒企業提價可能性很大。
有業內人士透露,雖然普通大眾啤酒利潤僅在5%左右,但利潤是普通啤酒2—3倍的中高檔啤酒才是啤酒企業的主要利潤增長點。在中高檔啤酒中,包裝成本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從中高檔啤酒入手,變相提價,*可行也*有效。“具體提價多少,主要看企業的促銷程度。”該人士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