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九塊一斤。”
“都漲兩塊多錢了?”
“我這兒可是*便宜的。沒辦法,
6月1日,在
國家發改委這天公布的檢測結果則顯示,5月份我國36個大中城市
是什么牽動了中國肉價和全球食品價格的上升?
孫賽金和她周圍的攤主們肯定想不到,影響肉價和他們生意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遠到大洋彼岸。一種他們可能從未聽說過的物質——“
美國燃料乙醇扇動
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就做好豬肉等副食品生產供應保持市場穩定工作發出通知指出,我國近期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玉米價格上漲導致飼養成本增加。農業部的資料也顯示,去年12月以來,作為主要飼料原料的玉米價格持續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達到每公斤1.55元。
這與中國市場玉米已呈供不應求態勢有關,據可靠數據,2005年至200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達1.3936億噸,需求量為1.4073億噸;2006年至2007年度,中國玉米產量將為1.43億噸,而需求為1.45億噸。
但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師、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肖明松認為,在我國,農產品價格已不再取決于農民的產量,也不僅取決于國內供求關系的變化,它與國際市場上相關產品的起落密切相關。玉米之所以漲價,更主要的是因為玉米生產大國美國等國把玉米作為燃料乙醇的原料大量消耗,從而引起國際供求關系改變。
翅膀就這樣扇動了。5月初,美國總統布什簽署命令,要求聯邦政府起草規章制度,減少美國汽車的汽油消耗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這使得需求不斷增加的美國生物燃料市場有了進一步的拉動力,作為原料的玉米價格飛漲。
自去年秋天以來,美國玉米價格已經上漲了一倍。布什曾在年初的國情咨文宣稱,到2017年,美國生物燃油等替代能源的產量將達到350億加侖。這一數量相當于美國2005年燃料乙醇產量的近9倍。2006年美國已有20%的玉米產量被用于生產酒精。美國農業部預計,2006年至2007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為6.89億噸,消費量卻達到7.23億噸。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美國玉米價格有望升至創紀錄的每蒲式耳(1蒲式耳玉米合25.4公斤3.50美元至3.60美元。
中國生物燃料定位“非糧”路線
世界范圍內大規模開發生物燃料,是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高漲而出現的,而其用糧量也是驚人的,預計美國2007年將會有32億蒲式耳(約合8128萬噸玉米被用于加工乙醇燃料。
“國情不同,美國能做的東西,中國不一定能做,中國的生物燃料應走非糧乙醇的道路”,肖明松態度非常堅決。
肖明松認為,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通知中“嚴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發展。各地要停止新建、擴建玉米深加工項目,并對在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的措施非常正確。美國是玉米*大生產國,農場主種植規模一般都達幾萬畝。玉米成本低,燃料乙醇在美國就有生存空間。另外,美國人均耕地多,發展燃料乙醇不會影響糧食安全。但是中國不行,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4畝,種糧供人吃飯尚不寬裕,再拿出一部分來提供生物能源是行不通的,這一點幾十年內難以改變。
他說,國家發改委2006年12月14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堅持非糧為主,積*穩妥推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就是對這一認識的體現。胡錦濤主席也在今年年初考察中國石油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時指出,要發揮科研力量,走“非糧”燃料乙醇路線。
“就是說,今后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應轉為以甜高粱等非糧作物為原料,特別是適宜在鹽堿地、荒地等劣質地和氣候干旱地區種植的甜高粱。”肖明松介紹,我國目前有鹽堿地1000萬公傾、荒地5000萬公傾、低質土地1800萬公傾,另外還有已在種植高粱的土地84萬公傾。這些土地都可以種植甜高粱、麻瘋樹和黃連木等油料植物。但有一個原則是,不能與農作物爭耕地。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也提到,我國近兩年成立了50多家新的生物燃料公司,都在生產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但由于一些非糧乙醇技術不成熟,這些公司只能大規模地使用糖類和淀粉類植物,直接后果就是導致糧食價格迅速上漲。因此,要加快技術突破,發展非糧生物燃料。
那么“非糧”政策會對我國生物能源發展進程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合理發展,生物燃料前景廣闊
肖明松認為,“非糧”路線肯定會對當前的生物質能發展進程產生很大影響,會給非糧生物燃料帶來生機,但非糧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發需要時間,不會馬上成熟,而且非糧原料也存在不易運輸,技術發展尚處于初期等限制。在目前情況下,非糧生物燃料一定要根據現有資源條件和技術條件合理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認為,不管如何發展,不能讓生物燃料與人嘴里的食物爭資源。由于生物質是高度分散的資源,他提倡順其自然,分布式利用,發展各種生物質就地加工、就地使用的新工藝、新方法。他提出用新的力學原理(擠、切、捻,把秸稈和其他各種纖維質、木質素做成顆粒,不需要加熱和粘接劑,制造顆粒的能耗盡量小。這種顆粒燃盡率高,使用方便,污染小,可以把農村居民普遍使用的炊事、采暖用煤替換出來,也可以替換我國大量低效率、高污染的小型工業鍋爐用煤,大大提高利用效率和減少污染。
李俊峰則指出,非糧生物燃料的一個重要出路是利用藻類原料。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運用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已經開發出含油超過60%的工程微藻,每畝可生產2噸以上生物柴油。我國也正在進行這方面的技術研發。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開發研究院信息資源開發中心汪紅博士介紹說,我國正在研發的纖維素乙醇技術主要以秸稈和林木為原料,原來以陳化糧為原料的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正在加快研發進行技術轉型。中國石油與山東省的生物能源項目也是以農作物秸稈作原料。
汪紅同時還認為,進行生物質能源的國際合作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子。可以利用國外資源和技術,生產的生物燃料既可以在當地銷售也可以銷回國內,又不占用我國緊俏的糧食資源和土地資源。總之,只要國家大力支持,非糧生物燃料會有廣闊前景。
分析人士認為,關于此番豬肉和食品漲價還有一個原因是氣候變化,氣候變暖導致了干旱和農作物歉收,使各種相關產品價格上漲。而氣候變暖又與化石能源的高二氧化碳排放有直接關系。說到底豬肉價格飆升與能源關系密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