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農藥超標:茶葉出口的“毒藥”
4月19日,歐盟茶葉委員會公布了歐盟茶葉農藥殘留的新
記者就茶葉出口下降問題采訪了浙江省茶葉產業協會負責人胡先生,他頗為無奈地向記者表示,浙江省茶葉出口下降明顯,去年對日本出口下降了50%,由2萬噸降到不足1萬噸。他表示,我國茶葉即使符合日本標準仍然難以進入其市場,因為日本更認同本國飲料。浙江的茶葉生產企業只得改產、改制,轉向其他國家出口。目前,企業主要看好非洲市場。
浙江省是全國*主要的產茶區,年出口茶葉20萬噸,產值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綠茶出口量占全國的70%,是全球*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年均出口歐盟6000多噸,貨值1400多萬美元。據海關數據顯示,去年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全省口岸一共查獲不合格出口茶葉1250多噸,主要原因是農藥殘留超標。
與浙江茶葉出口相似,我國福建茶葉的出口也因農藥殘留超標呈現下降趨勢。據福建海關透露,福建省茶葉出口從2001年起就呈波浪式下降,2001年出口2.04萬噸,2004年降至1.39萬噸,經過2005年和2006年恢復性增長,2006年出口量仍僅為1.74萬噸,不及2001年的水平。
規范生產:茶企生存的“解藥”
福建省茶葉學會副會長、福建省茶葉協會副會長危賽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必須從源頭抓茶葉生產安全與規范,如果任由目前的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中國茶葉企業遲早會在國際市場陷入被動。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季鑄教授對記者表示,盡管歐盟、日本對我國茶葉出口制定的標準越來越苛刻,但這也不是一件壞事,中國茶葉生產企業可以借此促進產業轉型。
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謝志偉對記者說,這些技術壁壘并不影響國內已經達到歐盟標準的企業,他們為克服技術壁壘采用了很多生態防護方法,比如從動植物身上提取抗蟲藥、利用生態食物鏈進行防護、人工捉蟲除草等。國外技術壁壘促使我們生產更好的茶葉,有利于人體健康。
業內有關專家表示,通過農藥殘留等技術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是發達國家的一貫做法,背后存在很多非技術因素。發展中國家憑借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在農產品的出口上具有價格優勢。發達國家為爭奪國際農產品市場,設置了技術壁壘,不斷增加茶葉進口的檢驗項目及標準,多次變更合格評定程序,這都對中國茶葉出口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規范標準:產業發展的“良藥”
面對國外的技術壁壘,中國茶葉產業需要進行結構調整,減少生產總量,提高生產質量,從而提高產品價格。
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張揚律師向記者分析道,技術壁壘的存在,與我國法規的缺失有關。我國應在檢驗項目、檢驗標準的制定方面向國際標準靠攏,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貿易摩擦。在制定標準時,我們既要參考國際標準與法規,還要依據中國國情不斷進行調整。
危賽明認為,中國的茶葉企業應從六個方面著手改進:**,建立安全可靠的茶葉生產基地和可追溯體系,確保產品農殘指標符合進口國要求;第二,結合國外標準和中國茶葉生產實際,盡快出臺統一的茶葉農殘標準和配套檢測方法;第三,切實加強對農藥生產廠家的監督、檢查,杜絕違禁農藥的生產、銷售;第四,加強宣傳、培訓,使廣大茶農做到科學、合理用藥;第五,各級政府應加強宏觀指導與協調,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切實加強行業監管和企業自律、互律;第六,加強與進口國政府間雙邊對等談判,以保護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