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2006年歲末,在
??? 業內人士透露,這背后實際上是“四大跨國糧商”和國際資本,控制著世界大豆市場的定價權,為壟斷龐大的中國大豆市場利潤,對整個中國大豆產業鏈舉起了屠刀!
??? 在這樣的屠殺下,2004年時暴漲暴跌的豆價,讓號稱“中國大豆軍團”的1000多家中小型和本土內資榨油企業走上了絕路。而2004年后外資“趁火打劫”,開始收購困難重重的本土榨油企業,結果目前仍能開工的90多家國內榨油企業中,64家已變成外資獨資或合資,控制了中國85%的實際加工總量。“這個時候大部分榨油企業都是外資的家當了,所以市場上的豆價就是一直不漲,四大糧商欲借此剿滅中國的大豆種植業,和仍在頑抗的少數國內油脂企業。”
??? 中國的大豆市場完全被“四大跨國糧商”操縱,因此對2006年歲末大豆原料突然上漲,業界沒有欣喜,反而是更多的警惕:“中國消費者已離不開各種大豆產品,中國的千千萬萬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也離不開各種大豆產品,如大量的蛋白質生化廠、畜牧養殖場和餐館等。如果四大跨國企業覺得已完全壟斷我們整個大豆產業,可以對大豆、豆油、豆餅等各種產品隨意提價以增加利潤了,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每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2006年底的這場漲價風,或許是這樣的苗頭。”
??? “豆傷”中國,中國大豆不幸成為遭受滅頂之災的**個本土產業樣本。
??? “豆傷”中國
??? “種豆越來越不賺錢,今年還虧本了,我們不種豆了。”老趙鐵青著臉,對兩個兒子說。
??? 老趙被村里戲稱為“農民企業家”。他是黑龍江黑河地區的一個種豆大戶,租了農場40畝豆田,買了農機設備,和兩個兒子一起請了9個幫工種大豆。前幾年靠種大豆賺的錢,兩個兒子都結了婚蓋了房。黑龍江大豆產量占全國1/3,黑河是全省大豆種植面積*大的地區,有數十萬老趙這樣的大豆種植戶。
??? 然而2006年8月,家家戶戶大豆豐收,老趙拿著賣豆錢,心里卻高興不起來:種子、化肥、農藥、地租、人工等生產資料漲價,算下來每斤大豆至少要賣到1.3元才不賠本。然而今年,當地豆子收購價跌到了平均每斤1.15元。
??? 老趙把今年收的200多噸大豆,只賣了一半。“去年1.37元一斤,還有點汗水錢。今年白干了還倒賠,100噸大豆賠了三四萬。”另外的100多噸大豆被堆到了糧倉里,老趙想等價格好點再賣。
??? 豆價持續三年下跌,老趙看到普通小豆農的日子更慘:村里很多人已持續三年一日三餐就只有米飯、饅頭、咸菜,家里破破爛爛,*值錢的家當就是一臺舊黑白電視。
??? 無奈之下,一些東北豆農改種了小麥、大麥等其他作物。那么在中國另一個大豆主產區——內蒙,因為氣候、緯度等原因,不適合改種其他作物,我們看到很多農戶都是大門緊閉、雜草叢生的景象。很多豆農都選擇了放棄土地,外出打工。
??? 2006年,中國大豆產業上游的3000萬種植戶,遭受“賠錢或積壓”之痛。中國大豆的種植面積,2006年又比2005年預計還將減少25%以上,2007年預計還將減少20%,將僅余940萬公頃。
??? 九三是黑龍江國有農場籌資興建的,每年大豆收購置200萬噸,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一家有能力與外資抗衡的本土企業,被業界稱為“*后的守望者”。
??? 在“洋大豆”的沖擊下,九三也不得不向生存屈服。設在東北地區的5個分廠全線虧損,九三于是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別在大連和天津建立了2個分廠,全部使用“洋大豆”,兩個廠的進口量占到全公司年加工總量的一半以上。
??? 中國大哺養消費大國,世界大豆的發祥地,東北、內蒙和淮海地區,是世界上*適宜種大豆的黃金地帶。然而“洋大豆”進口量突然開始年年暴增,中國迅速成為了進口量占全球貿易量1/3的世界**大豆進口國。為什么在強勁需求中,守在家門口的中國大豆打不過飄洋過海的“洋大豆”,反而被逼至絕境?
??? “洋大豆”發跡史
??? 控制著當今國際谷物市80%的市場份額的,是四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即美國ADM、美國邦基、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等。人們習慣根據他們名稱的**個字母,把這四家稱作“ABCD”四大糧商。
??? 以美國為首的“ABCD”四大跨國糧商,正是推動轉基因“洋大豆”控制中國大豆產業的“背后黑手”。
??? 上世紀90年代,美國糧商打著“幫助窮國發展農業”的旗號,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區大力推廣轉基因大豆。南美大豆生產商都是各地的大農場主,擁有大量的土地但資金稀缺,美國糧商主動向他們大量提供商業貸款,年利率高達14.4%。
??? 在巨額資金的推動下,易于生長的轉基因大豆,瘋長于美國、巴西、阿根廷,一舉超過大豆的故鄉中國成為世界大豆產量*大的三個國家。
??? 對轉基因農產品將會帶來的對本國傳統農業的嚴重沖擊及食用安全不確定性,歐日韓等國歷來爭議很大堅決抵制。而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為了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大局,中國在大豆等農產品貿易領域做出了僅3%的低關稅等諸多讓步。
??? 轉基因大豆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并先以低價策略,迅速敲開了當時數量激增、生意紅火、急需大豆原料的中國各地油脂廠的大門。
??? 緊接著,中國企業對大豆買得越多,國際市場上的大豆價格越漲。由于貿易權被控制,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大豆生產商,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大豆被低價收購,運至美國港口,然后美國糧商將這些大豆以高昂的價格銷售到世界各地,其中*多的就是中國。
??? 以美國為首的跨國糧商實際上也控制了期貨市場國際大豆**的定價權,開始形成一種“巴西人種大豆、中國人用大豆、美國人決定轉手利潤”的格局。
??? “大豆危機”
??? 2003年,美方對與中國之間的巨大貿易逆差,很不滿意,頻頻向中國施壓。
??? 2004年3月,得知“中國大豆采購代表團”即將前往美國進行“集體采購”,國際炒家的哄抬之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從先前的約220美元/噸暴漲到391美元/噸。
??? “中國大豆采購代表團”悄然抵達后,美國人說:“看到有這么多的大買主來到芝加哥市場,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 中國大豆壓榨企業的代表們紛紛簽下了高價進口合同。但當中國代表團離美后,美方發布報告:以前的數據失真,新的統計數據顯示:04/05年世界大豆產量將大增。國際大豆價格隨即暴跌50%。
??? 中國絕大多數榨油企業,由此被送上絕路。大部分企業被迫放棄履約,紛紛賠付定金和洗船(以一定的費用把貨回售給供應商,虧損高達60億元。
??? 中國大豆壓榨行業,從此一蹶不振。至少一些業內人士仍堅信這樣的結論:這是跨國糧商聯合國際資本,剿滅中國油廠的一次“洗牌陰謀”,“先消滅龍頭企業,再摧毀大豆產業”。
??? 2004年這場“大豆危機”之后,跨國糧商對幸存的中國壓榨企業“趁火打劫”,開始大規模并購,1000多家內資榨油企業構成的“中國大豆軍團”,瞬間煙消云散。只留下今日僅剩90多家企業,有64家已被外資控制的局面。至此,中國市場上與大豆相關的各種產品或原料價格,成了跨國巨頭手中玩弄的“魔方”。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打工業蠟冒充鮮橙》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