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 茶飲料已逐漸走俏飲料市場,但目前我國茶飲料市場出現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情況,質量問題較多。伴隨茶飲料國家標準的發布,茶飲料市場會更加規范,而小企業生存壓力加大,建議銀行關注茶飲料小企業。
繼碳酸飲料、瓶裝水之后,茶飲料因其含有茶多酚、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迅速升為中國飲料市場上的第三大品種。然而,我國近年來的一些抽查顯示,茶飲料的質量卻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是部分產品中咖啡因和茶多酚等重要理化指標不合格;二是少數產品菌落總數超標;三是部分產品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四是部分產品標識標注不規范。
究其原因,主要是茶飲料企業魚龍混雜。據了解,現在生產茶飲料的企業很多,但規模和設備參差不齊,有投資數千萬元生產線的大企業,也有幾千元無證無照的手工作坊,其產品的質量差距相當大。有的企業為牟取不當利益,有意摻雜使假;有的企業生產條件簡陋,根本不具備必要的生產條件,依靠手工生產產品,而且產品不經檢驗就出廠銷售,質量差距相當懸殊;有的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用糖精甚至色素調制茶飲料。
而造成上述現狀的根本原因在于,茶飲料至今沒有國家標準,只有部分行業標準。目前,茶飲料在全國飲料市場約占15%的份額,但這類產品還沒有國家標準,只有部分條文強制執行的QB2499—2000行業標準。2000年推出的茶飲料行業標準,主要對茶飲料理化指標如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做了強制性規定,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產品質量的規范。但該行業標準屬非強制執行,對市場規范不夠。行標執行5年以來,茶飲料行業不斷發展,標準不配套的缺陷也日益顯現。有關人士對這一行業標準的推行力度表示擔憂。由于該標準對于茶飲料的加工工藝過程并無明確規定,只是適用相關衛生標準的各項指標,使一些茶飲料生產者不受法律約束,擾亂了市場秩序。
因此,有關專家和企業指出,現行標準已經相對滯后,制約了茶飲料的進一步發展。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就會過去了,正在修改的《飲料通則》將把茶飲料單獨分類,專門的茶飲料標準也在緊鑼密鼓制訂之中。
銀聯信分析:
隨著消費者在選擇飲料產品的標準日益多元化、細分化、健康化,茶飲料這支飲料市場的生力軍,近年來成長迅猛,發展速度已經超過碳酸、水、果汁等飲料品種,排在首位。目前茶飲料在國內飲料市場的份額大大提升(占比23%),大有趕超碳酸飲料(占比30%),而成為飲料市場新主流的趨勢。
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近年來茶飲料價格也呈下降趨勢。目前,500毫升左右的茶飲料多數集中在2—2.5元區間,在一般消費者的承受范圍之內。可口可樂、養生堂、今麥郎進入茶飲料市場,以及娃哈哈、統一對現狀的不滿,競爭進一步加劇成為必然,雖考慮糖價、運費等因素,但茶飲料價格仍會進一步走低。
而當前我國茶飲料市場的關鍵問題就是質量普遍不高。據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抽樣檢測發現,目前市場上茶飲料合格率只有七成,中小企業產品合格率更低,一半都沒達到。消費者經常抱怨茶飲料茶味不夠,就是因為茶多酚含量不足造成的。
在這種形勢下,要使整個行業持續快速的發展,國家質檢總局應對產品質量不高的企業嚴肅處理,限期整改,進一步促進我國茶飲料行業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新《飲料通則》的發布,也將預示著國內飲料行業將逐漸細分,有助于茶飲料市場更加規范。但是,小企業生存壓力會加大,很可能被淘汰掉。因此,銀行需關注茶飲料行業,防范行業內小企業帶來的信貸風險。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