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俗話說,危機亦即是轉機,在無情的市場浪潮中,既讓我們看到了成功品牌的瞬間蒸發,也見證了知名商譽的窮途末路,或許可以窺探這些危機背后的成因,但更應期待的是重生。
人們生活、工作、娛樂、消費理念的急速變化正在毫無保留地旋轉出清晰的痕跡,身邊的一切如走馬燈般流逝,留下的只有歲月的細沙;過去一年中,那些曾經得來不易的閃亮,有的正在變得黯淡;幸運的是,另一些會更明亮。
2006年十大“危機”品牌
《中國經濟周刊》研究部
■東風本田:如何召回人心?
2006年3月,北京、廣州、成都等地車主連續在網上發布東風本田CRV“尾部下沉”的消息,一些車后輪呈“外八字”導致輪胎與車體摩擦,車主集體要求東風本田召回,然而這卻沒能得到汽車生產商的回應,東風本田始終不承認汽車質量有問題,*終導致在成都爆發了60多輛東本CRV汽車排成長隊進行“游行”的事件,東風本田“塌陷門”事件終于公諸天下。承受巨大壓力的東風本田,遂于2006年12月28日向國家質檢總局遞交了召回報告,召回49500輛國產東風本田CRV車型。在合資品牌不斷分享國內汽車消費成長同時,品牌維護能否與國際接軌?去年發生的豐田漏油事件、現代食言降價等均帶給我們思考。
■和黃:深陷內地質量漩渦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內地的房地產項目,可謂有口皆碑,北京東方廣場、上海匯賢居等項目因保持了與香港同樣的品質而受到內地人士追捧,然而隨著李嘉誠旗下國內地產品牌和黃的不斷拓展,其在北京開發的**住宅項目逸翠園正陷入一場房屋質量糾紛。2006年年底,近百戶業主在驗收逸翠園一期時發現,地面墻面不平、空調管道鋪設不合理、室內管線偷工減料、建材品質低劣,“簡直連經濟適用房品質也不如!”憤怒的業主拒絕收房,并聯名公開致信李嘉誠,和黃公司也從*初拒絕業主要求,轉而軟化同意整改。隨著項目不斷擴增,如何保持一貫的高品質,對品牌公司來講,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家樂福:不斷流失的信任
作為在全球僅次于沃爾瑪的法國零售業龍頭老大家樂福,2006年一連串售假新聞使這家*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超級賣場光環日趨黯淡。去年世界杯期間,家樂福在北京、上海等地售賣仿冒的“團隊之星”曝光,市場一片嘩然。而這并不是家樂福**次被曝售賣仿冒產品,2006年5月,家樂福因“售賣假路易威登侵權案”被上海法院判賠30萬元;2006年6月,消費者王女士購買的“A級翡翠手鐲”,經鑒定為“翡翠(處理手鐲”,雙方對簿公堂;此外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家樂福都有不同程度存在。資料顯示,2005年起家樂福從韓國和日本節節敗退,即被認為與其品牌信任度降低有關。專家認為,這反映了國際零售巨頭自恃規模優勢的自大心理,更凸現了相關法規缺位、處罰不嚴的尷尬。
■富士康:備受道德爭議的強勢品牌
很難想象,作為一個品牌的危機不是來自于消費領域,而是一家業務不斷擴張中的企業品牌,富士康就是這樣一個范例。去年6月,國內媒體轉載了英國《星期日郵報》報道蘋果中國代工廠富士康員工過度加班的文章,稱女工日工作15小時月薪300元;隨后《**財經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國內媒體跟進報道;7月,富士康公司遂向深圳中級法院起訴《**財經日報》兩位記者,要求賠償3000萬元,并凍結兩人所有資產。*后在輿論壓力下,富士康撤訴。該案例不僅真實再現了品牌企業為實現資本擴張背后的員工狀態,更讓人了解這些品牌的生存理念,那就是悍然使用一切強勢力量對付弱勢。
■上海協和:民營醫院失落的翅膀
曾幾何時,民營醫院淪為不孕不育者的“希望”。今年1月,31歲的未婚女士王洪艷到上海協和醫院去做檢查,結果被醫生診斷為“不孕癥”,入院不到24小時花去醫藥費近4萬元。其妹妹王洪波在上海協和醫院經歷了同樣的遭遇,姐妹倆一共花去了近8萬元。一周后,她們去其他醫院做檢查時,均被告知“無婦科疾病”。一個月后,上海協和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被吊銷。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已向公安機關移交上海協和醫院一案。事實上,在上海協和的身后還有眾多類似的熟悉品牌,在這些失去信任的品牌中,是什么導致了民營醫院今天的發展結果,醫療領域中如何定位民營品牌的位置,或許才是消費者需要的答案。
■跨國洋品牌:集體污染大曝光
2006年10月末,一份名單將33家在華知名跨國公司列在了一起——不是榮譽排名,而是洋品牌的一次集體環保違規,其中包括松下、百事可樂、雀巢、3M等“世界500強”在華企業,數據來自于全國各級環保局公布的2004-2006年的違規企業名單。違規公司涉及食品、電子、化工、機械制造等諸多行業,主要違規環保行為包括“超標排放污染物廢水”、未建污染治理設施便擅自投入生產,造成嚴重污染”等。名單公布后,市場驚訝之余仍難以接受,畢竟這些跨國品牌公司向來對環保違規都是“零容忍”,為何自己違規?特別是一些標榜為“企業責任”的公司,盡管他們聲稱自己是無心之失,在國內環保形勢一片嚴峻之下,一味追逐市場的洋品牌無疑再次失分。
■如煙:虛假宣傳面臨“圍剿”
2006年,一則“有吸煙的感覺,沒有吸煙的危害”的如煙產品廣告傳遍大街小巷。然而將近年關,圍繞如煙是否危害健康、能否戒煙的爭論突然爆發。盡管如煙的生產商北京賽波特科技發展公司出具相關檢測機構的安全衛生檢驗結果,證明如煙所帶的尼古丁只會成癮,并非致害因素,而部分專家仍對如煙無害一說深表懷疑,目前衛生部等政府部門檢測結果尚未宣布,但如煙自詡為尼古丁替代療法產品為虛假宣傳卻不容置疑,如煙產品在瑞典、澳大利亞銷售廣告從不以戒煙產品自居。專業人士指出,如煙中尼古丁吸收途徑、數量等已經決定它很難達到戒煙效果,并具危險性。該案例對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內的新產品提出了全新的監管要求。
■迪士尼:百年品牌遭“大考”
2006年2月1日,數百名持當日門票的內地游客被香港迪士尼樂園拒之門外,理由是游客數量已超過樂園承載上限,失望而氣憤直至情緒失控的游客與工作人員發生激烈爭執,甚至有人徒手翻越鐵門入園,相關圖片和報道至今歷歷在目。當晚,香港特區相關部門致電樂園高層要求避免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但第二天同樣出現了混亂的拒客場面。毫無疑問,急于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的百年品牌迪斯尼,如何提高管理能級,以應對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仍將面臨新的考驗。
■博士倫:停售總在“風雨”后
2006年5月,身陷致病丑聞百余天的博士倫終于做出決定,在全球市場永久性停售“疑似”問題產品潤明水凝護理液產品,給風波劃上了完整的句號。然而這一結果得來絕非輕易,2月中旬,新加坡和香港地區相繼調查發現,潤明護理液存在對眼球感染之虞,博士倫公司主動停止銷售該產品,但在中國內地,博士倫并無打算停止銷售,對此的解釋是:中國銷售的潤明護理液98%是本地生產,此舉引發消費者、媒體和經銷商的廣泛質疑。不少經銷商主動撤柜,3個月后,博士倫公司終于宣布永久性停售該產品。盡管事件已經過去近一年,為何國際品牌在海外市場能夠做到的事情,偏偏在國內市場不行?
■超女:選秀品牌的末路狂花?
2005年或許可以被載入史冊,因為它被人們稱為“內地選秀元年”。李宇春、周筆暢、張靚影、何潔等一批超女成為當年的焦點人物。而2006呢?去年的獲勝者或許你一個也想不起來,這就是超女這個選秀品牌的尷尬現狀。去年選秀品牌的沒落與它的泛濫相映成趣,“夢想中國”、“紅樓選秀”、“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唱想”等一打選秀活動蜂擁而至,千篇一律的“海選”、“PK”,以及讓主辦方、運營商賺得盆滿罐滿的短信支持,在鼓吹“實現自我”口號的背后,有多少娛樂精神被受眾所肯定?廣電總局已要求選秀類活動播出不超兩個半月,人們正在對這種表現方式失去耐心,或許有**打敗選秀品牌的是它自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