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2007年年關,一直不甘寂寞的乳業江湖又起口水仗。原因和2006年12月29日某媒體的一則報道有關。據悉,國內多家乳企已經在向中國奶協和中國乳協“討要說法。”
該報道稱:雖然2006年年報未出,可
“1>9”不確切
“伊利不可能知道別人繳了多少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伊利“1>9”的說法表示懷疑。
?
該人士表示:"即便依據年報等資訊,也很難從中準確看出企業納稅額。更何況乳業前十名中還有6家沒上市的企業,它們的準確數據和資料更難拿到。特別是乳企的產品結構很復雜,不同產品的稅率不同。"
業內人士介紹,乳企稅率低并不一定意味著貢獻小,因為國家對純牛奶等直接拉動奶農致富、而又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實行比較優惠的稅收政策,從而鼓勵企業多收奶、多支持農牧民。
?
中國乳協理事長宋昆岡也向記者表示,對于乳企的納稅情況不清楚,“沒見過它們納了多少稅(的資料”。
???
不過,該人士也承認,近年來,中國乳業每年的增長速度都很快。如伊利,從報表上看,2006年伊利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大體相當于上一年度的全年收入。?
???
“其他幾家乳企的情況也大致如此。”上述人士分析說,"根據中國乳業年鑒2005年數據顯示,2005年乳企第二到第十名的全部銷售額為361億元。按照中國乳業的平均稅率大約是5%,納稅總額約為18億,遠遠超過了伊利的9億。"
眾多乳企謹慎“聲討”
對于“伊利比乳業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納稅總和還多”的高調,眾多乳企的“聲討”在媒體面前卻表現得非常謹慎。
???
公開對此事表態的,只有三鹿公關部某負責人,他只說了5個字:“我們祝賀它。”三元相關負責人則在認真聽完記者的采訪意圖后,表示現在有事,沒時間接受采訪,并掛掉電話。更多乳企則干脆明確表示:拒絕發表任何看法和說法。
???
中國奶協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向媒體坦言,該報道關于伊利的說法有些"傷眾"。?
???
“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層面看,作為上市公司,伊利采用此種信息披露方式也有些不妥。”一位證券公司的分析師評論說。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