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lián)網
?
無糖餅干、無糖牛奶……漫步在超市,你會發(fā)現打著“無糖”旗號的食品一片紅紅火火。但近來關于什么是無糖食品、無糖食品是否真正能降血糖,改善糖尿病人的糖脂含量,卻一直飽受爭議。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指出,無糖食品并非真的不含糖,而是有一定的含量標準的,現在市場上大多所謂的無糖食品稱之為低糖食品更確切一些。從市場發(fā)展前景和規(guī)???,低糖食品比無糖食品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大多數焙烤類無糖食品不達標
63歲的王大媽12年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近半年開始食用無糖食品進行食療,但其血糖仍然居高不下。王大媽不禁納悶:天天吃這無糖食品,怎么血糖含量依舊居高不下呢?“我感覺好像是商家在騙人,無糖食品里其實是含糖的?!蓖醮髬屢苫蟮卣f。
和王大媽一樣對無糖食品心存疑惑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隨著我國糖尿病患者的不斷增多,看到無糖食品巨大商機的廠商紛紛推出無糖食品,一時間,各種不同的無糖食品便充斥市場。但很多消費者發(fā)現,無糖食品并不能真正控制血糖指標,于是關于無糖食品的疑惑開始縈繞在王大媽這樣的消費者心頭。
“現在大家對無糖食品的認識存在誤區(qū)。”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朱念琳說:“**就是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一點糖都不能吃,那會造成低血糖癥。糖尿病患者的食療主要是通過膳食平衡達到控制血糖指標的目的。其二,就算食品中不含糖,但如果食品中脂肪含量高,一樣會造成血糖升高。這可能也正是一些糖尿病患者食用無糖食品后血糖仍會升高的原因?!?/p>
據了解,2004年5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與國家標準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GB13432-2004,標準已于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中,對于無糖食品有明確規(guī)定:無糖指的是100克(g或100毫升(mL)的固體或液體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單糖和雙糖的含量不高于0.5g。朱念琳指出,依照這個標準,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焙烤類無糖食品都不達標。因為在焙烤過程中,即使不添加其他糖分,如蔗糖、淀粉糖,但面食中少量淀粉也會轉化成單、雙糖。
“從我們目前對無糖糕點的檢驗結果看,所有樣品的含糖量都在0.8克/100克以上,大部分超過了1克/100克。也就是說,按現有無糖食品的標準,焙烤類的無糖食品都會超過這一指標。但據糖尿病專家介紹,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食品中完全無糖也不好,那會造成低血糖癥。如果食品中總糖含量低于3克/100克,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即是安全的,主要在于膳食平衡。所以說,如何針對含淀粉類無糖食品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無糖標準是今后我們還要努力做的工作。”朱念琳說。
低糖低脂食品是發(fā)展趨勢
業(yè)內人士指出,現在造成無糖食品市場混亂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很多企業(yè)和消費者對真正的無糖食品的概念不清楚,以為不加蔗糖、淀粉糖就是無糖了,結果造成含糖量超標。二是有部分企業(yè)看中了無糖食品的市場,加糖了也說成是無糖,然后大肆宣傳,販賣無糖概念。對這兩類現象應該區(qū)別對待。真正要做無糖食品,就應按國家標準去做,如果感到達到目前的國家標準有困難,可以做低糖食品。
朱念琳分析指出,雖然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無糖食品有一定消費市場,但如果只生產針對糖尿病人的無糖食品,普通消費者就無法消費,整個市場還是很小。從現代人的生活水平來看,膳食平衡是*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低糖、低脂是大趨勢,也更符合現代人的營養(yǎng)結構。同時,現代消費者追求食品的色、香、味,如果真正不加糖,不僅僅是營養(yǎng)的調整,還有口感、色澤的改變。如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尚需在焙烤工藝等各方面做一些改進,這也會加大生產成本。因此,無論是企業(yè)還是消費者,低糖、低脂食品更有“甜頭”。
目前,國外一些知名的食品企業(yè)在開發(fā)低糖、低脂食品方面成績顯著,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這對國內同行業(yè)將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專家同時提醒消費者,在選購低糖或無糖食品時,可以多留意一下食品標簽,除了保質期這些常規(guī)信息外,還可以考察一下食品的配方,是不是真的無糖或低糖,是否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要求。
記者從有關人士處獲悉,我國正在積*制訂低糖食品的相關標準。預計會在2009年前后出臺,在*核心的低糖指標上,會由現在的無糖食品的0.5克/100克上升為5克/100克。
?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