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近,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兩桶分量相同的大豆油,用進口大豆加工的是30元一桶,用國產大豆加工的是50元一桶,你買哪一桶?傻子也知道買30元一桶的。10年來,我國大豆產業大門洞開,跨國糧商從辦廠開始,把中國“經營”成一個大豆貿易量占全球1/3的世界**進口大國。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廉價討好的背后買斷的是中國的大豆產業。當鋪天蓋地的進口轉基因大豆逼得中國農民因收不回成本而不再種植大豆的時候,一桶油將不再是30元而可能是300元或者更多了。問題還遠不止于此,三大隱形危害也將浮出水面,一是畜產品價格因飼料制約而上漲;二是轉基因大豆油的滲透引發民族飲食文化危機;三是菜籽、花生等國產主導油料因價格缺乏競爭力而被進口大豆吞噬。
今年是中國大豆十年祭。下面一組數字猶如祭文:自1996年我國成為大豆凈進口國以來,大豆進口逐年增長。2000年至2002年,年均進口量均超過1000萬噸,2003年、2004年超過2000萬噸,2005年跨過2500萬噸。進口的轉基因大豆99%來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而美、法的四大跨國糧商壟斷了中國80%的大豆貨源。雄踞中國沿海的64家外商獨資或參股企業占國內大豆壓榨能力的73%,參股外商掌控著企業70%的原料采購權。今年1-7月,進口大豆1600多萬噸,同比增長10.6%。與此同時,國產大豆銷售困難。目前,黑龍江農民仍有40多億斤大豆待售。在三大出口國面積、單產穩步高升的同時,我國大豆一路掉價。2005年,黑龍江大豆平均價為1.1元/斤,比2003年下跌24.1%;平均畝效益為74.6元,比2003年下降50.3%,中國豆農減少收入34億多元。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比去年減少約700萬畝,近120萬農民因此失業。與此同時,我國2億多畝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因進口大豆沖擊價格下降了20%以上,影響上億農民收益。在跨國糧商對出口數量、價格穩操勝券的同時,我國本土油企紛紛消遁。黑龍江產區的油企每加工一噸國產大豆比加工進口大豆需增加銀行利息、收儲費用、國內運費等成本計170元左右。預計全省已有500多家大豆加工企業不能正常開工,占規模以上大豆加工企業的1/3以上。
大豆產業不可以放棄,10年來我們在作兩種努力。對農民,我國從2002年起在東北4省區實施了“大豆良種推廣補貼政策”,該項政策惠及53萬農戶。幾年來,大豆優勢產業帶的優勢逐漸顯現,項目區大豆畝產達到184公斤,比非項目區增產34公斤/畝,超過世界平均150多公斤的產量水平,接近美國、巴西等國高產年水平,而黑龍江農墾1000萬畝大豆平均畝產達到200公斤。項目區平均含油率達到21%,蛋白質含量39.2%,比普通品種含油率提高1.5個百分點,接近美國大豆的品質;項目區農民平均畝增收48元。而*終我們沒有實現總量的提升,是因為我們既沒有抓住生產杠桿,又沒有抓住價格杠桿,無法真正撬動農民的生產積*性。對企業,2003年國家加強了宏觀調控,但壓縮信貸規模的政策對于主要依賴銀行借款進行大豆采購經營的國內油企,無疑釜底抽薪。2004年,銀行貸款升息的政策使各國內油廠大豆購銷成本同步增長,猶如雪上加霜。還有糧食收購進項稅抵扣率由原來的10%提高到13%的稅收政策,逼得企業對國產大豆選擇放棄。這樣的兩種努力自然擋不住跨國糧商結盟的速度和進軍的腳步:先在沿海安營扎寨,以承接進口商船;再對國企兼并參股,以掌控采購權;三是在國際市場操控價格,以控制中國大豆進口。他們將中國大豆加工業作為變現國際貿易利潤的一個環節。目前中國在大油脂企業里只剩下象征意義的一點股份,當年美國壟斷印度胡椒業的一幕正在中國上演。
回眸10年艱辛路,不放棄是原則,改革是出路。大豆的問題在大豆之外,實踐證明,中國的大豆產業政策必須產、加、銷協調,必須國情、企情、農情兼顧。我們可以依靠良種補貼政策提高單產、含油率,但沒有公平的市場環境保障,面積難以落實,總量無從談起。中國大豆產業的發展需要的是穩定的生產扶持政策,需要的是完善的宏觀調控機制,需要的是產業鏈上的各項政策互相照應,各個環節互相讓利,從而形成國家利益。10年痛苦,10年成長。如今的中國大豆產業已經積累起豐厚的人才、科技力量,國家也已經在采購制度、儲備制度等方面展開了聯合行動。我們相信,下一個10年,中國有能力寫就大豆產業新輝煌,并為全人類貢獻一個亮錚錚的、具有非轉基因品牌的“中國大豆”。
如果我們選擇放棄,隨之而來需要放棄的將不僅僅是大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