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原糖價格的歷次重大轉折之中,5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口。今年的情況也不例外,美國11號原糖在創下了接近19美分/磅的高價之后,轉頭進入下跌循環,目前主力10月合約上周報收在12.5美分/磅,與今年的*高價相比,跌幅已達32%。??
國內期貨市場的表現雖然不同,但殊途同歸。鄭州新品種的上市一度激發了洶涌的做多浪潮,然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鄭州期貨 白糖價格在2月見頂之后,609合約自6300元/噸的價格下跌到目前的3600元/噸,跌幅為43%。主導價格下跌的因素有三點:一是新產季供應預期大量增加;二是國儲拋糖引發的第三方供應效應的顯現;第三是國際糖價的向下破位。
現貨市場三大特點
目前國內期貨遠月合約價格已經遠低于現貨價格,這種現象的出現對于前期瘋狂求購白糖的貿易商來講幾乎不可思議。批發市場遠期價格的超跌是否意味著白糖價格底部的顯現,或者是否意味著白糖價格階段性反彈的到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還要回到上述三個下跌主導因素的研究。我們知道,世界食糖現貨市場主要特點有:
一是生產相對集中,且多數是第三世界國家,如巴西、印度、泰國、古巴,這些主要產糖國大量出口。大的消費國生產不能自給,需要進口,如俄羅斯、美國。
二是食糖在全球范圍內的消費量將繼續增加。食糖消費介于剛性消費與彈性消費之間,消費量與人均GDP沒有明顯關系,與各個國家(地區的飲食習慣卻密切相關。
三是市場供求變化較大,價格波動劇烈。因所處緯度及氣候不同,世界主要食糖輸出國(地區的制糖生產期(糖料收獲期不同。其中巴西中南部為5月至12月,這也是為什么美國原糖價格在歷年的5月期間幾乎都會發生一些重大轉折。如果供需緊張,則自5月始價格會急劇上揚;而一旦供需狀況改善,價格會從高位急劇下跌。
供需關系徹底顛覆
白糖終屬農產品,其產量的擴減受價格調控的作用非常明顯。全球食糖產量1.21-1.40億噸,消費量約1.24億噸,國際貿易量約3700萬噸,供求的變化都集中在3700萬噸的世界食糖貿易量上,特別是集中在巴西等國的食糖產出和貿易供應量的改變上。
巴西圣保羅州蔗產聯盟(Unica截至7月中旬的數據顯示,2006-2007制糖年度巴西南部地區的甘蔗產量同比去年增長了12.2%,全區累計產糖1008萬噸,較去年同期828萬噸的產量增長21.7%。去年食糖的供需關系已經被徹底顛覆,2006/2007榨季全球糖產量15437萬噸,消費量15104萬噸,供需對比顯示供過于求333萬噸。
從歷史的供需狀況與國際食糖價格關系的對照來看,全球供需關系的徹底顛覆意味著食糖價格的徹底回歸。換句話說,如果全球新產季食糖供應富余缺口在300萬噸以上的話,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美國原糖價格處在9美分/磅以上價格的幾率注定不是很高。
國儲不是拯救者
國儲的拋售又將如何影響糖價呢?筆者認為,國儲拋糖的基本出發點并不是一定要把糖價打壓到某種程度,正是上一產季的食糖供應短缺迫使國儲不得不出面,承當第三方供應者的角色,有效緩解了國內*關鍵食糖供應期的供應短缺的局面。而今供需矛盾已經有效緩解,下一季白糖產出即將開始,國儲也可以收拾一下鼓鼓的錢囊謝幕退場了。但國儲的逐步隱退并不意味著食糖供需關系的再度緊張,因為僅僅針對白糖價格而言,國儲既不是懲罰者,也不是拯救者。
對于國際原糖價格而言,即使*具投機經驗的專家也不可能從原糖價格的圖表上讀到見底的信號。按照國際基金的做法,此時只有惟一的選擇,那就是盡可能地壓縮持有的多頭頭寸,而且就像以往一樣,食糖市場的每一次短暫的利多都會引發基金大量的平倉離場。
另外,我們注意到白糖的相關和替代品種正在步入下跌或者回調之中,如原油、玉米、乙醇和淀粉糖。這種市場整體下跌的態勢對于抱守國內現貨價的糖廠和期貨多頭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