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 啤酒 事件回放
2003年3月28日,金威啤酒宣布甲醛在啤酒中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而金威公司啤酒生產的綠色工藝應用研究項目通過***鑒定。金威旗下系列產品將取消對甲醛的使用,而另用其他生物制劑做代替品。金威成為全國同行業**家公開宣稱不添加甲醛的企業。隨后,青島、燕京、金星、珠江等大型企業紛紛表態,其生產的啤酒早不再添加甲醛。
記者了解到,使用甲醛做穩定劑是啤酒行業內公開的秘密。早在上世紀60年代,由于生產工藝低下等原因,為了提高啤酒的穩定性,有效降低啤酒的色度,縮短出酒時間,我國啤酒行業在啤酒生產過程中一直使用甲醛作穩定劑,以抑制啤酒大麥麥芽殼中的多酚物質的氧化和溶出,避免絮狀沉淀。由于甲醛“價廉物美”成為啤酒穩定劑的**,也一直被國內啤酒廠家沿用。
2005年6月15日,一位自稱啤酒研究工作者的業內人士再次向《環球時報.生命周刊》披露啤酒使用甲醛做穩定劑,危害百姓健康的“行業秘密”。并希望通過媒體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甲醛啤酒的危害,促進整個啤酒行業朝綠色安全的方向發展。“甲醛啤酒”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家之言
生活在低標準時代
從“問題奶粉”到“蘇丹紅”,從“雀巢”到“哈根達斯”,又到形形色色的“毒”食品,當“少見多怪”的中國人習慣了一次又一次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時,對此感興趣的似乎只剩下了追求“賣點”的媒體。有人戲說,這表明中國人的生命力要比外國人的強!
明白的人都很清楚,這話**不是贊揚咱們,相反,這是對中國食品安全標準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為什么會那樣麻木,為什么會那樣無動于衷呢?
因為我們生活在低標準時代!
“蘇丹紅”,如果不是英國**檢出,我們到現在也許還在放心享用;如果不是媒體追根溯源,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肯德基也在使用這種問題產品。
應該說,很多國際知名企業的生產標準是很高的,為什么他們到中國來也會頻頻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呢?有專家在進行總結時點出了癥結之所在:我們的標準要低于國外標準,再大的企業進入中國,如不“入鄉隨俗”,吃虧的只有他們自己。對于這些企業主來說,如果能在不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求得利益的*大化,當然是*好不過的事了。
我們理應對這些期騙善良中國人民的外國品牌進行無情的指責與唾罵,但我們更應該對土生土長的國內企業予以更多的扶持與鞭策。
啤酒含甲醛,這是一個不是新聞的“新聞”。
2003年,啤酒中添加甲醛作為穩定劑被媒體曝光,沸沸揚揚了一段時間后就平息了。之后,一些有眼光的啤酒生產廠家改進了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中不再使用甲醛;但是更多的廠家還是我行我素,照樣使用甲醛做為穩定劑。
事實上,國內啤酒業不止是有甲醛問題,還有二氧化硫含量的問題———為了延長啤酒保存期,國內啤酒普遍使用添加二氧化硫的方法來延長保存期,其含量標準是國外同一標準的7倍!
記者在該事件的采訪中,一些食品界的專家以及啤酒生產廠家對甲醛或是二氧化硫的報道不一為然,他們認為,少量的甲醛或是二氧化硫對人體是沒有多大傷害的,不應該對此事件大驚小怪,他們甚至認為媒體的報道屬于惡意炒作!
甲醛、二氧化硫都對人體有害,這是毫無爭議的事實。量多、量少只是對身體傷害大小的問題,而不是有無的問題!那些繼續采用甲醛作為穩定劑的啤酒生產廠家們,一個光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低,而使用甲醛作為穩定劑會降低啤酒的生產成本。言下之意似乎是,中國的“上帝”只買得起甲醛啤酒,無甲醛的啤酒價格昂貴,只能是外國人享用。
我國早已加入WTO,國內一些食品標準明顯老化。有專家坦言,啤酒甲醛事件無疑反映出了中國啤酒行業對質量的認知度水平低下,行業標準的低下。我國的食品行業標準必須盡快與發達國家的標準接軌,否則我們的食品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生活在低標準時代,我們不應保持沉默!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