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咸 新華 食品生產企業迎來大考,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市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會議獲悉,為確保我市的食品安全,從本月開始我市將展開為期三年的食品整治工作,對全市1035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全面“梳理”。
三大頑疾困擾食品安全
昨天的會議透露,目前,我市食品生產加工業存在三大“頑疾”。
食品企業“低、小、散”現象相當嚴重。在我市一千多家食品生產企業中,近70%是10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其中多數處于無產品標準或不按標生產、無檢驗設備和人員、無質保體系等三無狀態。
企業質量誠信度低下。由于食品生產企業起點低、基礎差,部分業主為了經濟效益,不顧產品質量,不講誠信經營,甚至惡意造假等現象比較嚴重。
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長期徘徊不升。從相關部門的檢驗結果看,我市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長期徘徊在75%左右,比平均產品合格率還要低10個百分點,令老百姓對“進口”安全防不勝防。
本月開始普查食品企業
本月起,我市全面展開食品生產加工業普查及整治活動,以摸清我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現狀,建立企業普查檔案;完成食品企業標準清理工作;完成肉制品等10類食品、啟動茶葉等13類食品的市場準入工作;基本完成區域性、行業性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整治。
今年整治的重點是質量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危及人體健康、人身安全的食品,如飲用水、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酒類產品、醬腌菜、飲料和兒童食品,以及已給予區域性產品質量問題紅、黃牌警告的產品和蒼南鹵制品等,共10余種。
普查整治重點區域是農村和城鄉接合部,普查整治內容為產品執行標準、原輔料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生產條件、環境衛生、出廠檢驗等。企業質量狀況、生產設備、證照情況、產品流向等情況要全部錄入食品安全監管系統軟件。
劃分四類企業區別對待
同時,我市還將對具備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且在許可、注冊范圍內生產的企業進行分類。根據綜合生產條件、質量管理能力、檢測能力、誠信記錄和產品質量安全等情況,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劃分為A、B、C、D四類。
A類企業是指已經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或尚未納入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但內部質量管理與質量監控手段比較完善、產品質量較為穩定的企業。B類是指檢測設備較為完善,但生產條件、衛生條件離市場準入要求尚有一定距離或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的企業。C類是指檢測設備不夠完善,其生產條件、衛生條件離市場準入要求尚有較大距離或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的企業。D類企業是指無標準生產的企業;已處于停產、轉產狀態但未注銷或變更營業執照的企業;經整改仍不具備生產合格產品條件的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業主的質量安全責任意識淡薄、曾被有關部門查處且拒不改正的企業。
7月1日開始,我市將對該四類企業采取不同的措施。對A類企業,采取措施支持其進一步上規模、上水平。對B類企業,督促其針對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在生產條件、衛生條件達到市場準入要求后,允許其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對于C類企業,給予一定的整改期,整改期滿仍不合格的,轉為D類企業。對于D類企業采取堅決實施關停并轉。
標本兼治建立長效機制
為切實讓生產企業生產出百姓放心的合格食品,我市將通過標本兼治、強化技術支撐等手段,建立長效的監管機制。
先在“治”上下功夫。一治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問題;二治小作坊和小窩點。我市還將嚴格執法,嚴厲打擊故意制假售假的各類違法行為,并及時向社會公布“黑名單”。
同時制訂制度,強化食品出廠強制檢驗制度、原(輔材料的入廠檢驗制度以及質量預警機制等。食品生產企業須購置必要的檢驗檢測設備,配備必要的檢驗人員。對一時難以配備人員和設備的小企業,可委托質檢機構或行業協會設立的檢驗機構檢驗。質監、藥監、衛生、工商、農業等食品監管部門,要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長期有效保障監管責任落到實處。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