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監管聯盟
2004年,經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牽頭組織的“泛珠三角”9省區食品藥品監管合作**次聯席會議暨食品藥品監管和產業發展論壇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
在此次會議中,9省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共同簽署了《泛珠三角九省區食品藥品監管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泛珠三角九省區食品藥品監管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并簽署了《泛珠三角九省區藥品監督稽查合作協議》、《泛珠三角九省區食品藥品檢驗合作協議》。
協議各方承諾將在5大領域攜手合作,共保9省區食品藥品安全。會上,各地參會代表達成協議:聯席會議由9省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行政首長組成,主要任務是研究商定食品藥品監管區域合作規劃和重大事項,協調推進區域合作發展。聯席會議每年第4季度召開一次,由9省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輪流承辦。
2004年6月,“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正式開始,區域范圍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是目前我國規模*大、范圍*廣、不同體制框架下的區域經濟組合,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3。
據了解,此次會議擬訂的《框架協議》中明確了9省區將在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 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人才教育與培訓;政策理論研究;促進產業發展等5大領域加強監管合作,攜手共保9省區食品藥品安全。各方同意加大在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方面的監管合作力度,建立相互間的定期互訪、學習與協調機制,在品種注冊、市場管理、稽查打假、技術監督等方面加強溝通與協作;建立行政監管協作機制和聯合打假協作機制,增強區域內跨省區聯防協查的效能;集成各方的監管數據庫,建立區域監管信息聯網,建立突發事件的區域性應急反應協作渠道。
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框架協議》要求各方積*發揮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的職能,以前瞻、務實、放眼全局的態度,協調有關部門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的區域合作,努力構筑一個更加科學、協調、有效的區域食品安全體系。要加強食品安全政策和地方立法的交流與研究,建設區域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建立穩定通暢的信息通報渠道。充分發揮各方技術檢測機構的比較優勢,加強技術檢測機構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優勢集成互補,實現資源共享。推進食品安全標準化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強化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的合作,共同構筑食品安全監督的社會化網絡。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惠魯生表示,“泛珠三角”9省區攜手合作,共同構建9省區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是一項非常有針對性的舉措,將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起到*大的推進作用。
11濫用添加劑
從2004年國家對食品的抽查結果來看,濫用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的重要因素,成為食品安全的巨大黑手。去年發生的幾起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也是由于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造成的。據了解,目前在我國超范圍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主要是面粉處理劑、防腐劑和甜味劑等品種。
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2個品類1500多種,使用添加劑的食品主要包括:飲料類(果汁飲料、碳酸飲料等;焙烤類食品(面包、餅干、糕點等;鹵制品類(熟肉類、醬菜類;調味品類;方便食品類(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其他(面粉、食用油等。可以說,不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幾乎沒有。正確使用這些添加劑可以改進產品的色香味等,但是一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超量使用添加劑,甚至將化工用品用在食品生產中。例如曾經報道過的部分廣西北海不法商販,為了使生產出來的蝦米更好看,使用雙氧水、敵百蟲和大量胭脂紅等物質浸泡蝦米。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各類食品都在食品添加劑的標注上嚴重“缺位”,大部分國內企業生產的食品,標簽上標注的成分都很簡單,特別是食品添加劑成分及含量,*多只注明“天然香料”,具體添加劑含量及名稱卻只字未提。而散裝食品則被商家簡易包裝后,只在外包裝上標上產品主要成分,對于色素及其他添加劑等并沒有任何標注。據了解,這些現象幾乎普遍存在于食品行業。
業內報料也稱,其實超標添加食品添加劑早已無處不在。為了讓面包大而蓬松,面包加工企業往往在加工的同時使用一些增筋和面包改良劑。但在量的把握上,都是“隨手抓的,感覺適量就行,”并不會用儀器去測量。據介紹,增筋和面包改良劑在面包中使用非常普遍,其主要成分為溴酸鉀,添加量過少,達不到使用效果;添加量過多,會起副作用。溴酸鉀具有潛在的致癌作用,已被世界上多數國家禁止使用。但由于我國很多地方尚未開展溴酸鉀含量的檢測,超標使用的嚴重性被忽視。食品添加劑大多有毒,“天然”也不等于無毒,若超量使用,也可引起中毒,因此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量使用。
對于目前食品添加劑濫用的市場現狀,業內人士認為,一是消費者對添加劑的不了解讓廠商見縫插針,二是由于沒有明確的監管規則可供遵循。這也是導致食品添加劑泛濫的關鍵。有業內人士表示,目
前國家推行的3C標準,雖然是強制性的,但在各種添加劑指標上沒有具體強行規定,要做到防患未然只有出臺更**別的認證體系。
根據公布的《全國食品標準2004—2005年發展計劃》,將對現有食品行業的國家標準體系進行調整,保障食品安全成為新體系的首要目標。根據計劃,今后將在標準中明確列出所有禁止添加物質的名單。檢測食品質量時,將**檢測產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投入資金對已有的添加劑進行危險性評估,根據結果調整目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限量。在檢測手段上,我國也將采用國際先進的檢驗技術和標準,從而能夠在*快時間內檢測出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質。
12餐桌污染
煮飯碰上“毒大米”,吃肉遇上“瘦肉精”,買菜拎回“農藥菜”……餐桌污染問題成為2004年的熱點話題之一。
我國已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壯舉。但初顯豐足的“米袋子”又面臨偽劣糧油制品和有毒大米頻繁出現、變質面粉流入市場、染色雜糧仍在銷售等新問題。
老百姓**都離不開的水果、蔬菜污染也日益嚴重。據農業部對5省市抽查發現,50多個品種的蔬菜、水果不同程度地存在農藥超標。甘肅的白蘭瓜沒有了過去的清香,新疆的哈密瓜失去了往日的甘甜,這都是大量使用化肥、激素、農藥,污染了瓜果的內在品質所致。
廣東、浙江等地發生了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有毒豬肉中毒事件,消費者一時談豬色變。隨著技術監測手段和群眾消費安全意識的提高,餐桌污染所暴露和涉及的產品越來越多。
專家介紹,我國蔬菜中主要是有機磷、除蟲菊脂類農藥、六六六等農藥殘留。這些農藥在人體內積蓄后容易引起慢性中毒,出現神經功能紊亂、精神錯亂、皮膚刺激癥等癥狀。從長期看,餐桌污染還會對經濟和民族發展帶來危害。在食物生產中,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產量,會造成經濟的虛假增長和市場虛假繁榮。各種化學藥品潛伏在人體內,甚至可能影響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人們對天天要吃的東西都到了不敢輕信、提心吊膽的地步。如不及時加以整治,除了對經濟信用造成“硬傷”外,必然對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產生危害。
專家建議,國家應多開發抗蟲害能力強的優質蔬菜、水果品種,推廣使用低毒高效農藥,從地里開始樹起**道關口。對于面廣點多的食品銷售環節,必須分層次從嚴把關,在蔬菜、肉、蛋、海產品等大型批發集貿市場,建立食品衛生監督檢查機構,加大食品檢測力度;加強對肉類蔬菜等食品市場的管理,衛生防疫部門和食品衛生檢查機構要對市場經營的食品實行定期檢查,并向社會發布,形成人人關注的輿論壓力。
重新制定、細化食品標準也是防止餐桌污染的有效途徑。對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應對我國現有食品法規和標準進行全面清理,參照國際食品法典等國際標準修訂我國的食品衛生法規和標準,把不達標的食品擋在市場大門外。同時,對制造有毒食品的利欲熏心者必須采取重罰等手段狠狠打擊,決不手軟。一方餐桌,連接著農村和城市,并催生出近萬億元的“餐桌經濟”。億萬務農種田的農民靠著這個巨大市場獲得了可觀收益,“餐桌經濟”已成為農民提高收入的主要增長點。餐桌污染問題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抑制了消費需求,使農田到餐桌的產業鏈出現裂痕,進而會給農民的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影響,切不可小視。從這個角度講,讓群眾吃上“放心飯”,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拿出過硬的辦法,抓出成效。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