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 出口 食品安全重如山——訪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李元平
2005年,質檢部門將圍繞經濟建設的焦點、亮點、難點開展工作,按照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工作體系,努力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敬請讀者留意。
隨著食品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新年伊始,就如何做好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記者走訪了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李元平。李元平表示,2005年,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將圍繞質檢工作的總體要求,“突出一個重點,提高兩個能力,完善三個體系,落實四項制度”。
李元平說,突出一個重點,就是要加強源頭監管。要在出口禽肉、兔肉、鰻魚產品和蔬菜、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全面推行以出口企業為龍頭的“公司+基地”種植、養殖生產加工管理模式,實現對種植(養殖、加工、儲藏、出口全過程管理和農藥、獸藥、肥料、飼料的規范、科學使用。引導出口食品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李元平強調,要對出口禽肉、兔肉、鰻魚產品、蜂產品養殖場和蔬菜、茶葉、花生種植場全面實行備案制度,這是2005年出口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
提高兩個能力,就是要提高企業的自檢自控能力和我們自身的把關服務能力。李元平表示,出口企業是出口食品安全的**責任人,要切實提高企業的自檢自控能力。要幫助出口食品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對出口食品實施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GMP(良好操作規范、SSOP(衛生標準操作規范管理,提高企業的質量自控能力;要幫助出口食品企業加強實驗室建設,幫助培訓企業實驗室技術人員,提高企業的自檢能力,切實發揮企業實驗室對出口食品安全風險控制的基礎保障作用。
李元平強調,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要和各地檢驗檢疫機構一道,努力提高自身的把關服務能力。一是要探索改進對出口食品的監管方式,積*推進電子監管,增強監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要探索改進進口食品檢驗監管方式。要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按照不同進口食品風險類別,實行動態管理,提高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不合格進口食品檢出率。三是要加強對國外技術標準和檢測技術的研究。密切關注我國食品主要出口市場在進口食品方面采取的各種限制措施,密切跟蹤國外食品檢驗檢疫技術動態,掌握*新進展情況,重點研究農獸藥殘留、添加劑、生物毒素、重金屬檢測方法,做好技術儲備,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四是加強對外交流,力爭更多的國家向我國開放食品市場,促進擴大出口。
談到完善三個體系時,李元平說,一要完善疫情疫病防控體系。要加強與農業等有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的配合,以出口企業為龍頭,以備案養殖場、種植場為基礎,對疫情疫病實施有效監控,并保持高度警覺。一旦發現疫情,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二要完善農獸藥殘留監控體系。要根據國內實際情況和進口國的標準要求,及時調整監測品種、項目和監控范圍,改善檢測手段,改進檢測方法,切實做到檢測準確、監控有效。三要完善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體系。要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及時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要及時、規范地發布預警信息,增強檢驗檢疫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要制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訓練有素的快速反應隊伍。做到快速反應、沉著應對,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李元平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建立出口食品安全“一把手”負責制度和進出口企業“黑名單”制度,落實檢驗檢疫執法稽查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實施進出口食品企業“黑名單”制度,是2005年要抓的又一項重點工作。對于被國外通報發生嚴重質量事故或屢次在國內被查出質量問題的出口企業以及屢次被檢出質量問題的進口商和國外生產企業,要列入“黑名單”,予以公布。并視情節給予通報批評、加嚴檢驗、暫停報檢、取消登記備案直至吊銷衛生注冊登記證書等措施。
執法稽查和責任追究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制度,今年在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中,要進一步抓好落實。要加強對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執法工作質量的監督檢查,并落實責任追究制度,以確保依法行政、依法施檢、嚴格把關。
*后,李元平表示,有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做好2005年的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我們充滿信心。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