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廣東省食品協會主辦的第三屆“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研討會在省科學館召開。省食品協會會長曾慶孝、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等專家指出,近年來國內 乳酸菌產業發展非常迅速,但市場還很不成熟,產品名目繁多但非常混亂,主要原因是國家新 標準明顯存在缺陷。
乳酸菌產業潛力巨大
據曾慶孝介紹,乳酸菌在日本、法國等國家早已發展成為一種產業。據統計,目前乳酸菌產業全球的年產值在300億美元以上,其中使用益生菌生產的乳制品總產值超過50億美元,而且增長速度非常快。日本作為在這一產業****的國家,一年的總產值超過50億美元。其中益力多公司更是僅憑借益生菌一個菌種的產品贏得了很高的知名度。據悉,該公司現已在全球建立了18個工廠,產品銷往25個國家與地區。現達能集團受讓該公司20%股份,準備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加大銷售規模。
據王丁棉介紹,國內市場現約有20多家乳酸菌產品,除益力多、達能等知名品牌之外,還有很多中小企業也涉足乳酸菌產品這一領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識增強,乳酸菌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據有關資料統計,僅酵素菌這一產品,在國內的市場總產值就已經接近30億元。2003年我國從日本進口益生菌類產品酵素菌原種2400多噸,目前仍然呈增長趨勢。在益生菌奶飲品方面,市場消費量增長很快。全球*大的乳酸菌公司益力多在兩年前進入中國市場后,發展速度非常驚人。
消費者辨識力不強市場混亂
王丁棉指出,雖然乳酸菌發展速度較快,但市場規范程度卻很差。他說,乳酸菌中的微生物有千百種,例如常見的乳酸菌、擬桿菌、雙歧桿菌、腸桿菌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益生菌。由于消費者普遍缺乏這方面的常識,一些廠家便渾水摸魚,大玩概念甚至進行欺騙。
王丁棉提醒說,國內益生菌市場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剛出廠的產品中含有50億或者100億個活性菌,但產品中的活性菌不能在常溫下存活很長時間,一兩個月之后,消費者買回家的產品中也許一個活性菌都不存在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王丁棉說,這與我國現行的標準有關。據他介紹,我國現行乳酸菌行業的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我國新制定的標準中,規定的乳酸菌含量標準只有100萬個每毫升,且規定只要在銷售產品過程中有活性菌檢出就符合標準。這與不低于1000萬個每毫升的國際標準相差懸殊。
國家標準亟待完善
王丁棉認為,新國標中應該對活性菌的檢驗作出在時間和數量的明確界定,例如,一個月后,活性菌存活量應該還有多少?另外,對乳酸菌產品的保質期及儲存條件也沒有具體的規定。有的產品在放置4到9個月后,活性菌早已不存在,產品功效也已經喪失。
王丁棉呼吁,為了促進我國益生菌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關部門應該對益生菌標準與使用規定作進一步的修改、調整和完善。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