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的紡織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自1994年起已經連續24年保持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紡織行業是傳統的高污染行業。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和企業內部驅動的推動下,中國紡織和服裝行業努力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大對新型染料及化學品的研發和應用,ZDHC認證以降低有害物質的依賴和排放。
2016年5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公布了《供應鏈化學品管理創新2020行動綱要》,旨在為實現紡織服裝行業的化學品環境風險管控的要求、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協調與統一研究創新行動指南。同時,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ZDHC)等多個化學物排放標準在整個產業鏈中正在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支持。ZDHC擁有耐克、阿迪達斯、彪馬、H&M、Gap、李寧等多個締約品牌。可喜的是,許多中國企業正在陸續加入ZDHC,通過技術、材料以及供應鏈合作踐行“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計劃”,推動紡織和服裝行業綠色環保化的發展。實際上,ZDHC會也已同中紡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推進“供應鏈化學品管理創新2020行動綱要”的制定和實施。ZDHC是一個完善的全球化平臺,獲得了眾多全球的品牌、供應商、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行業協會、研究人員、機構和非組織支持。自2011年推出以來,已為業界擬定眾多備受信賴的參考指南和實用工具及支持。
人士近日指出,雖然停用有害化學物質日益成為整個產業鏈的共識,執行方面的標準和方法不一卻正在成為實現零排放的一個重大挑戰。亨斯邁紡織染化全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PatriceCarreau表示,“每個化學物排放標準和特定品牌的限用物質清單各有各的許可限制、測試機制和篩選方法,彼此之間雖有相似,卻非完全一致,其中更是多有重復。此外,上述標準也必須遵循國家法規,而各國法規之間更是差異巨。”亨斯邁紡織染化事業部是紡織與相關行業全球的高品質染料和化學品的供應商。
Carreau進一步解釋說,紡織和服裝行業的運作不但千頭萬緒,錯綜復雜的業務脈絡更是遍及全球。以服裝品牌為例,其供應商或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個別供應商又都必須遵從不同的監管體系,另一方面,紡織廠的客戶可能也是來自四面八方,而且也都各有各的限用物質清單。如此一來,“工廠和品牌的經營就會更復雜,成本也會增加,要達成更清潔的行業供應鏈這一目標的進展也會放慢。”
Carreau呼吁,紡織和服裝行業應攜手供應鏈中所有的合作伙伴,遵循同一套標準,從而“根據業界的實踐和的化學品制造技術,來設定確切可行的限制”。在Carreau看來,統一的標準體系不但可以避免復雜和混亂,還能幫助各個工廠節省時間和費用,滿足品牌客戶的需求,并支持染料和化工企業致力于創新。
“統一標準勢在必行。標準一旦統一,各品牌及其合作伙伴就可以把資源轉而投入到其他方面,從而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Carreau表示,紡織和服裝行業已經在bluesign藍標認證和ZDHC的基礎上擁有了適合的標準與必要的基礎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