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流線
檢測鑄鐵金屬組織機構(gòu)并分析缺陷。
測試標準
GB/T 226-1991
| 鋼的低倍組織及缺陷酸蝕檢驗法
|
制樣要求
一般為250*板厚*20mm
試驗簡介
金屬熱鍛后會形成纖維組織,即塑性雜質(zhì)延伸長方向呈纖維狀分布,使金屬組織呈一定的方向性,這種因鍛造而使金屬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組織稱為鍛造流線。鍛造流線也稱流紋,在鍛造時,金屬的脆性雜質(zhì)被打碎 ,順著金屬主要伸長方向呈碎粒狀或鏈狀分布;塑性雜質(zhì)隨著金屬變形沿主要伸長方向呈帶狀分布,這樣熱鍛后的金屬組織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流線分布可根據(jù)鍛造工藝改進進行優(yōu)化,良好的流線可以使鍛件機械性能更好。相反,如果流線有重大缺陷,如亂流穿流 金屬流線亂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會影響的鍛件力學(xué)性能。
鍛造流線使金屬性能呈現(xiàn)異向性,沿著流線方向(縱向)抗拉強度較高,而垂直于 流線方向(橫向)抗拉強度較低。生產(chǎn)中若能利用流線組織縱向強度高的特點,使鍛件中的流線組織連續(xù)分布并且與其受拉力方向一致,則會顯著提高零件的承載能力。例如,吊鉤采用彎曲工序成形時,就能使流線方向與吊鉤受力方向一致,從而可提高吊鉤承受拉伸載荷的能力。鍛壓成形的曲軸中,其流線的分布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