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芬蘭格拉司通集團、中國建材總院和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TC)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玻璃深加工研討會(GPD China)于2012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上海舉行。會議由CTC副總經理石新勇主持,芬蘭GPD組委會主席Jorma、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陳國慶,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晉占平,工業和信息化部王威偉工程師,道康寧公司Jean Paul Hautekeer經理、美國Guardian 公司Earnest Thompson和Bruce Milley經理、SOM公司設計總監Ross Wimer先生先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開幕辭和大會特邀報告。格拉司通集團公司Pekka Nieminen和亞太區總經理Frank Zhang先生,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顧問張景燾,中國建材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佰恒,中國建材總院國家玻璃深加工工程中心首席專家汪洪博士,CTC副總工包亦望博士,CTC上海公司總經理徐忠昆和總工孔戈等應邀出席會議。 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為“用于可持續能源系統的高性能玻璃”。隨著玻璃行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人們越來越趨向于提高玻璃產品的附加值,注重太陽能利用和提高玻璃的隔熱、隔聲等性能。本屆研討會針對深加工、建筑挑戰和解決方案、行業趨勢、能效和涂層、中空玻璃技術、幕墻及建筑玻璃的原理等方向專門設立了專場。國外相關企業的專家分別介紹了nAERO技術在五代TCO玻璃鍍膜及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4#面Low-E鍍膜對門窗幕墻凝結性的影響、結構玻璃的破碎性分析、幕墻性能(四性測試)測試必要性的討論等27場報告,國內專家介紹了既有建筑節能玻璃的無損現場檢測、玻璃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推進方案探討、不同干燥劑對中空玻璃滲透系數的影響等內容,參會者對這些發言興趣非常濃厚,認真聆聽、積*思考并對很多有價值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此次會議有兩個總體特點:一是國外參會者多。會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約320名中外人士參會,其中外方參會者約130名;二是有多位國際知名大學的教授學者參會演講。澳大利亞悉尼大學Cenk Kocer教授和Nelson Ng博士、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Katharina Langosch 教授,英國伯明翰大學的楊健博士分別針對真空玻璃的質量保證、層壓玻璃柱的穩定性、結構玻璃破碎性分析等原理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讓參會者有更多機會分享玻璃行業的前沿理論研究,更好地進行實際生產應用。 長期以來,建材總院一直致力于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打造國際交流平臺,與芬蘭格拉司通集團合作,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中國玻璃深加工研討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十年也是國家經濟穩步提升、玻璃工業高速發展的十年。 中國玻璃深加工研討會建立了國際玻璃行業交流學習的良好平臺,促進了國內外玻璃深加工行業的技術推廣和信息分享,已成為必不可少的行業盛會。伴隨著這個平臺, CTC下屬的國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2007年成功地成為美國中空玻璃認證委員會(IGCC)、北美中空玻璃制造商聯合會(IGMA)的認可實驗室;2009年,CTC的“中空玻璃檢測成套設備研制與應用”項目獲得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硅酸鹽學會建材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心于2007年10月成為我國住建部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首批指定實驗室之一。通過交流,中心與美國伯克利試驗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比對試驗后,中心的數據與之非常接近,中心檢測的光學性能結果能直接進入建筑玻璃國際數據庫。2011年,CTC成功完成了建材行業**個國際標準《陶瓷材料界面粘結強度測試方法》,成功立項《汽車電熱玻璃試驗方法》國際標準,大大提升了在政府和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占據了行業的國際制高點;隨著光伏行業的升溫,CTC緊隨行業發展趨勢,加強新能源項目的研發和實驗室建設。投資組建的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太陽能光伏(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將開展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產品的檢測與認證,向太陽能這個新能源領域邁進,并正在申請太陽能光伏領域的4項IEC國際標準。目前,幕墻玻璃的破碎研究正逐漸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中心正在加強在這一領域的開發與研究。縱觀發展歷程,CTC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結識國外同行、建立聯絡、技術交流并尋求合作。“走國際化道路”一直是CTC在日益激烈的檢測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 中國玻璃深加工研討會已成為行業內的**盛會,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借鑒和共同合作發展的良好平臺,也是中國玻璃行業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紐帶。正如參會嘉賓所言:希望第十屆中國玻璃深加工研討會成為玻璃行業國際交流的一個典范,見證中國玻璃行業更加繁榮、更加美好的未來!
CTC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石新勇主持會議
眾多中外嘉賓出席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