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2 來源:互聯網
? ? 摘要:本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和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鞋子內部的高溫、潮濕
? ??抗菌是抑制細菌生長、阻止細菌繁殖的一種控制措施,使機體不受微生物活動的危害、防止物品因微生物生長活動而腐敗變質或成為傳播微生物危害的媒體。針對目前抗菌材料在制鞋行業廣泛應用而專門制定了關于鞋類襯里和內墊材料抵抗某種菌類的技術條件的標準,此標準采用了衛生部通用的菌液吸收法和膜接觸法。本文主要通過菌液吸收法試驗,研究了菌種不同代數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抗菌效果檢測的影響。
1.試驗設備與材料
1.1試驗設備
壓力蒸汽滅菌器;恒溫培養箱;冰箱;超凈工作臺;電子天平,精確度± 0.01 g;三角燒瓶;試管;移液管;酒精燈;接種環;培養皿。
1.2試劑和培養基
營養肉湯:蛋白胨10.0g、牛肉粉3.0g、氯化鈉5.0g、蒸餾水1000mL, pH為7.0~7.2;
營養瓊脂:蛋白胨10.0g、牛肉粉3.0g、氯化鈉5.0g、瓊脂15.0g、蒸餾水1000mL,pH為7.0~7.2;
平板計數瓊脂:胰蛋白胨5.0g、酵母粉2.5g、葡萄糖1.0g、瓊脂15.0g、蒸餾水1000mL,pH為7.0~7.2;
洗脫液:含0.85%NaCl的生理鹽水,pH為7.0~7.2;
磷酸鹽緩沖液(PBS):磷酸氫二鈉 2.83g、磷酸二氫鉀 1.36g、蒸餾水1000mL,pH為7.0~7.2。
1.3檢驗菌種
大腸桿菌 ATCC 25922、大腸桿菌8099、大腸桿菌CMCC 44825、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 26003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 26071、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2.試驗方法
2.1菌種活化
將標準菌株接種于營養瓊脂斜面上,在(37±1)℃培養24h后,在5℃~10℃下保藏(不得超過一個月),作為斜面保藏菌。將斜面保藏菌轉接到平板營養瓊脂培養基,在(37±1)℃培養(24±1)h,每天轉接1次,不超過2周。試驗時應采用2代~8代的24h內轉接的新鮮細菌培養物。
2.2菌懸液的制備
用接種環從2.1新鮮培養物上刮1環新鮮細菌,加入培養液中,并依次做10倍梯度稀釋至所需要的濃度(約2.5×105cfu/mL~1×106cfu/mL)。
2.3試驗步驟
2.3.1 樣品接種
將樣品分別放于滅菌的培養皿中,然后準確移?。?.0±0.1)mL的菌液均勻接種到樣品上。將這些樣品在無菌狀態下轉移到廣口瓶中,蓋緊瓶蓋以防蒸發。
2.3.2 “0”接觸時間的對照樣、未接種試樣的洗脫
接種后盡快向對照樣、未接種試樣中加入(100±1)mL洗脫液,充分振蕩1min,參考GB 4789.2-2010進行活菌計數。
2.3.3 樣品接種后的培養、洗脫
將接種后的三組對照樣和三組抗菌樣在(37±1)℃條件下培養24h。培養結束后,在對照樣和抗菌樣的瓶中加入(100±1)mL洗脫液,振蕩洗脫1min后,參考GB 4789.2-2010進行活菌計數。
2.4結果計算及評定
2.4.1細菌數記錄
如經100稀釋度培養得到的活菌數為0,則記為<100.
2.4.2抗菌率計算
抗菌率的計算依據QB/T 2881-2007鞋類襯里和內墊材料抗菌技術條件
??????????? R=(A-B) /A×100
R:抗菌率,%;A:經24h培養的三個標準空白樣的活菌數的平均值;
B:經24h培養的三個抗菌樣品的活菌數的平均值。
3.結果與
3.1菌種不同代數對抗菌效果的影響
分別采用第2、3、4、5代的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腸桿菌ATCC 25922、白色念珠菌ATCC10231進行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菌種不同代數對抗菌效果的影響
菌種 代數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大腸桿菌 | 白色念珠菌 | ||||||
A | B | R | A | B | R | A | B | R | |
2 | 1.23×105 | 1.71×104 | 86.10 | 1.84×104 | 2.42×103 | 86.85 | 1.85×104 | 4.47×103 | 75.84 |
3 | 2.63×105 | 1.75×104 | 93.35 | 2.37×105 | 1.87×104 | 92.11 | 2.48×105 | 2.08×104 | 91.61 |
4 | 2.36×105 | 1.07×104 | 95.47 | 2.62×105 | 1.85×104 | 92.94 | 2.80×105 | 1.90×104 | 93.21 |
5 | 1.24×105 | 9.56×103 | 92.29 | 1.83×105 | 1.49×104 | 91.86 | 2.37×105 | 2.12×104 | 91.05 |
6 | 2.41×105 | 1.75×104 | 92.74 | 1.73×105 | 1.65×104 | 90.46 | 2.55×105 | 2.44×104 | 90.43 |
7 | 1.78×105 | 1.51×104 | 91.52 | 2.47×105 | 2.34×104 | 90.53 | 1.93×104 | 2.23×103 | 88.45 |
8 | 1.71×105 | 1.57×104 | 90.82 | 1.95×104 | 2.23×103 | 88.56 | 2.60×105 | 2.64×104 | 90.67 |
由表1可以看出,在菌液吸收法抗菌檢測中,采用第3、4、5、6代的菌種制作菌懸液進行試驗,作用24h后,樣品對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在90%以上;采用第2代的菌種制作菌懸液進行試驗,作用24h后,樣品對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在90%以下,且對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采用第7、8代的菌種制作菌懸液進行試驗,作用24h后,樣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在90%以上,樣品對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低于90%。若試驗菌的活性低,同樣的試驗方法測出的抗菌率往往偏低難于得出正確的數據,特別是接種液不新鮮時表現尤為明顯。菌種經過長期人工培養或保藏,由于自發突變的作用而引起某些優良特性變弱或消失,并且微生物在傳代過程中也易發生變異甚至死亡,因此我們要對菌種進行復壯,且傳代次數不能過多,建議采用3~5代的新鮮培養物。
3.2菌種不同來源對抗菌效果的影響
分別采用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三個不同來源的第三代菌株:ATCC 6538 、CMCC 26003 、CMCC 26071;大腸桿菌的三個不同來源的第三代菌株:ATCC 25922、8099 、CMCC44825進行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菌種不同來源對抗菌效果的影響
試驗 次數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大腸桿菌 | ||||||
菌種編號 | A | B | R | 菌種編號 | A | B | R | |
1 | ATCC 6538 | 8.97×104 | 7.13×103 | 92.05 | ATCC 25922 | 1.83×105 | 1.48×104 | 91.91 |
CMCC 26003 | 1.35×105 | 1.07×104 | 92.07 | 8099 | 2.40×105 | 2.24×104 | 90.67 | |
CMCC 26071 | 2.57×105 | 1.75×104 | 93.19 | CMCC 44825 | 2.47×105 | 2.34×104 | 90.53 | |
2 | ATCC 6538 | 2.74×105 | 1.78×104 | 93.50 | ATCC 25922 | 1.71×105 | 1.57×104 | 90.82 |
CMCC 26003 | 2.63×105 | 1.75×104 | 93.34 | 8099 | 2.58×105 | 1.72×104 | 93.33 | |
CMCC 26071 | 2.57×105 | 1.75×104 | 93.19 | CMCC 44825 | 1.78×105 | 1.51×104 | 91.52 | |
3 | ATCC 6538 | 2.37×105 | 1.20×104 | 91.56 | ATCC 25922 | 2.41×105 | 2.30×104 | 90.46 |
CMCC 26003 | 2.28×105 | 1.27×104 | 94.42 | 8099 | 1.70×105 | 1.48×104 | 91.29 | |
CMCC 26071 | 1.75×105 | 1.17×104 | 93.31 | CMCC 44825 | 2.40×105 | 2.25×104 | 90.63 |
由表1可以看出,在菌液吸收法抗菌檢測中,樣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CMCC 26003 、CMCC 26071抗菌率均大于90%,相對差值小于0.02%;樣品對大腸桿菌ATCC 25922、8099 、CMCC44825的抗菌率也均大于90%,相對差值小于0.02%。
5.結論
本試驗依據QB/T 2881-2007鞋類襯里和內墊材料抗菌技術條件附錄A菌液吸收法,對影響抗菌效果檢測的關鍵因素菌種進行了研究。在標準QB/T 2881-2007中,已經對檢測的相關因素做了具體要求,本文僅對菌種的傳代次數及不同來源進行比較研究。
菌種是從事抗菌檢測研究的基本材料,菌種作為一種特殊的標準品,其使用、保存與管理是微生物檢測的一項重要工作,微生物具有生命活力,在傳代過程中易發生變異甚至死亡,因此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種和傳代,將必要的傳代降低到*低限度,以減少自發突變的機率。
在制作菌懸液時,建議采用3~5代的新鮮培養物,若無ATCC菌株,也可以用CMCC菌株來替代進行試驗。
參考文獻
[1] 楊寧,胡順鐵,吳樂.兩種方法檢測抗菌地板的抗菌效果的比較[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03,20(1):57~58.
[2] 解學魁,陳麗華,付亞書等.抗菌制品的抑菌效果檢測方法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1,17(7):633~635.
[3] 劉輝,侯殿東.抗菌織品抑菌效果檢測及其方法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06,23(2):142~144.
[4] 王莉,崔森. 3種方法檢測抗菌織物抗菌性的結果比較[J].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01,18(1):58~59.
[5] 鄒海清.抗菌針織品行業標準編制說明.2006年7月,14~18.
?
作者簡介:石笛,女,微生物學碩士,**工程師,質量室主任,主要從事菌種鑒定、抗菌防霉檢測等方面的研究。
?
關鍵詞:鞋類襯里和內墊;抗菌檢測;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