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女人中的戰斗機,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換的了尿片,看得懂“說明”。 平時買東西看心情, 如今買東西看“成分”。 看書靠撐眼皮, 看“說明”靠信念。 上學時是學渣, 當了媽一秒變學霸。 買個奶瓶各種比較看說明, 高硼硅玻璃、PPSU、PES、PP…… 畢竟當年的“毒奶瓶”讓媽媽們心有余悸。
所謂“毒奶瓶”事件,其實就是指雙酚a,在此之前,嬰兒奶瓶中普遍含有這種物質,直到人們認識到它的危害,才停止生產這種奶瓶。今天就給新媽媽做一個科普知識,來聊聊讓人聞風喪膽的雙酚a到底是什么。
據譜尼測試食品接觸材料領域專業人士介紹,雙酚A,學名為2,2-二(4-羥基苯基)丙烷,簡稱二酚基丙烷(Bisphenol A,BPA),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工業上常被用于制備聚碳酸酯和環氧樹脂等。雙酚A曾被廣泛的應用于塑料制品當中,且尤以嬰兒奶瓶、飲料瓶等塑料容器和包裝物*為與消費者密切相關。含雙酚A制品作為食品接觸材料使用時,存在一定的雙酚A遷移現象,且由于其安全性頗受爭議,正逐步被雙酚S等材料所取代。
雙酚A的危害 相關報道稱,雙酚A屬于環境激素的一種,進入機體后,干擾體內正常內分泌物質的合成、釋放、運輸、結合、代謝等過程,激活或抑制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從而破壞維持機體穩定性和調控作用,常表現為生殖系統疾病,對胎兒發育影響*大。部分毒理學實驗證明,低劑量雙酚A也能使動物產生雌性早熟、精子數下降、前列腺增長等現象,同時因其胚胎毒性、致畸性也可明顯增加動物卵巢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病發率。
禁用雙酚A 此前,歐盟認為含雙酚A的奶瓶會誘發嬰幼兒性早熟現象,且于2011年3月2日起,便禁止生產含化學物質雙酚A(BPA) 的嬰兒奶瓶。此外,雙酚A在美國部分州、加拿大等地也已經被禁止用于嬰兒奶瓶。
另據我國衛生部2011年第15號公告,我國也早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產聚碳酸酯嬰幼兒奶瓶和其他含雙酚A的嬰幼兒奶瓶,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聚碳酸酯嬰幼兒奶瓶和其他含雙酚A的嬰幼兒奶瓶。
由此可見,中國、美國及歐盟等地區對于雙酚A的使用,尤其是對于嬰幼兒制品中的雙酚A已基本達成禁限用共識。也側面反映了各國家和地區已普遍認可了雙酚A的生殖毒性危害。 歐盟新規
歐盟官方公報發布新法規(EU)2018/213,升級了對食品接觸材料中的雙酚A含量管理,主要有兩方面: 1.新增限制食品接觸清漆及涂層中雙酚A的使用,規定不能超過0.05 mg/kg,且對于供給0~3歲嬰幼兒食用的接觸用清漆及涂層不得檢出雙酚A遷移; 2.修訂(EU)NO10/2011法規,將食品接觸塑料中BPA的遷移限量由原來的0.06 mg/kg降低為0.05 mg/kg,同時將碳酸酯(PC)嬰兒奶瓶禁用雙酚A的范圍擴大到吮吸杯。
在此,譜尼測試提醒相關出口企業: 1.要掌握歐盟的相關法律法規,注意法規的具體要求和生效時間; 2.要對產品配方進行再確認,嚴格按標準使用或不用雙酚A; 3.要加強產品生產過程的控制,確保成品中雙酚A含量不超標。 如需了解更多詳情,歡迎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8195688或者點擊http://www.szlhsb.com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