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國務院《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加快推進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2017年9月下旬,環境保護部印發《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采測分離實施方案》,自10月起,全面啟動國家地表水采測分離工作。截至10月16日下午17時,全國已有1631個斷面開展了樣品采集和現場監測工作,占采測分離總斷面數的88.0%,標志著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8月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上述方案明確了五方面的工作舉措,其中一項提到,地方各級環保部門相應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逐級承擔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及環境應急監測等職能。
采測分離:不再屬地監測 采測分離,就是將國家考核斷面水樣采集和分析測試工作交由不同單位承擔,改變現行屬地監測模式,從機制上與利益相關方脫鉤。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一制定實施計劃,第三方機構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進行采樣,對水樣加密混合后隨機分送至各分析實驗室。分析實驗室對水樣進行集中分析,原始監測數據直傳監測總站,并對監測全流程各環節留痕質控,確保數據真實、準確。監測總站完成數據匯總審核后,及時與地方共享。
第三方機構:積*參與采樣、分析、測試工作 2017年8月31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環保部召開的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視頻會議上表示,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總體思路是以“國家考核、國家監測、數據共享”為原則,以確保地表水監測數據質量為核心,以提升水質自動監測能力和水平為任務,以實現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和信息公開為目標,統一標準規范和質控要求,國家、地方和第三方機構各負其責,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國家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上收后監測數據實行聯網共享并公開。具體要完成全面推行采測分離模式、加快推進水質自動站建設和實行數據聯網共享三方面的任務。
采測分離業務流程主要環節 譜尼測試環境監測部門的專家表示,在現行屬地監測模式中,存在一些不規范性問題,容易導致數據缺失、不能共享、不能及時發布。而采測分離則從機制上解決了數據被干預問題,有利于提升地表水監測的質量。環保部印發的《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采測分離實施方案》對于操作方法有很多細致的涉及,比如抽樣采樣、分析測試隨機分配給第三方檢測機構等。
譜尼測試集團在水質檢測方面具有CNAS、CMA資質,具備職業衛生、公共場所衛生技術服務資質,是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衛生檢測機構及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綠色之星產品委托檢測機構,是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環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首都科技技術平臺能源環保領域平臺成員單位。譜尼測試集團擁有專業采樣團隊,嚴格按照采樣標準進行水樣采集,確保檢測數據準確,為眾多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活動,提供專業環境水質檢測服務。
如需了解更多詳情,歡迎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8195688或者點擊http://www.szlhsb.com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