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九月,“小龍蝦”即將由“旺”轉“淡”,不少食客為了在淡季到來之前彌補未來幾個月的相思之苦,呼朋喚友,風掃殘云般飽嘗小龍蝦之滋味。然而,在大快朵頤之時,也不能忽視了自身的健康安全。
曾在七月底轟動吃貨界的“小龍蝦吃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事件,仍歷歷在目。事件緣為上海3位白領在某網紅小龍蝦店用餐后,于次日凌晨出現肌肉酸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在對其血樣和尿樣進行檢查后,顯示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紅蛋白值較高,經醫生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所幸,3位患者在及時治療下于當日基本好轉,但不能忽視的是,若稍有耽擱,將對患者的腎臟功能造成嚴重危害。
雖然,臨床研究無法明確證明橫紋肌溶解綜合征與小龍蝦本身有關,但不排除與小龍蝦的生產、運輸、清洗、烹飪等過程中的任何環節有關。另有研究認為,導致橫紋肌溶解綜合癥的元兇為小龍蝦生存環境中的某種藻類毒素,也與個體基因易感性相關,且高溫烹煮仍無法完全避免。因此,譜尼測試食品領域專家建議廣大消費者,應適量食用干凈、衛生的小龍蝦。
二十世紀末至今,小龍蝦已在我國食客圈風行多年,有關它的各種負面傳聞多不勝舉,基因改造、寄生蟲、專吃垃圾、重金屬超標、“橫紋肌溶解癥”罪魁禍首等傳言不絕于耳,小龍蝦已習慣各種“躺槍”,但部分食客仍在恐怖的謠言中暢享其絕美的滋味。當然也有部分食客,被謠言震懾,對小龍蝦敬而遠之。不論是哪部分食客,都缺乏了解小龍蝦的途徑,對于品食小龍蝦心有戚戚。
據譜尼測試水產品領域專家介紹,小龍蝦棲息在較低水溫的穴洞中或巖石的縫隙里,是雜食性動物,食用植物秸稈、水草、水生植物的根葉、著生藻類、有機碎屑、水生昆蟲、螺絲、河蚌、魚肉等。因此,小龍蝦所在的水體環境決定了它們的受污染程度。而今,市售的小龍蝦絕大多數都來自于人工飼養,水體問題很小,相比于野生小龍蝦具有相對高的安全性。
小龍蝦重金屬超標是至今仍屢被廣泛提及的問題之一,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顯然,處于食物鏈底層、以生物碎屑為食的小龍蝦,具有更低的重金屬積累,尤其是人工飼養的小龍蝦更是如此。同時,小龍蝦還會通過蛻殼的方式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拋棄,肉質中的重金屬含量相對來說較低一些。當然,不排除野生小龍蝦因為生存環境惡劣,肉質中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現象。因此,小龍蝦的選材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對水產動物屬甲殼類動物中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限量做了限定,GB2762-2012中規定,水產動物中甲殼類食物中鉛、鎘、甲基汞和無機砷的殘留限量均為0.5 mg/kg。因此,在常規的市場抽檢下,正規銷售的小龍蝦產品是相對安全的。
綜上所述,消費者在消費小龍蝦時,應盡量選擇正規場所制售的產品,同時應關注小龍蝦的新鮮度,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和權益免遭侵害。
PONY譜尼測試集團在食品中重金屬的測定上擁有CNAS測定資質,且擁有多臺國內外先進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可以依據相關國家標準進行食品中重金屬及有害物質殘留量的檢測。如需了解更多的檢測和咨詢服務,請撥打集團全國服務熱線,或登錄集團網站http://www.szlhsb.com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