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發布消息,從今年9月1日起,玩具、童車、兒童用安全座椅等15個商品類別將無需法定檢驗檢疫即可出口。這意味著出口玩具企業或其發貨人、代理人無需再持由檢驗檢疫部門簽發的《出境通關單》即可向海關申辦出口手續。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對我國玩具、童車、兒童用安全座椅等相關生產企業而言是利好,將刺激產量提升;另一部分則態度謹慎,認為放量增長將進入一個“大浪淘沙”的新時期。
我國是世界*大的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全球市場上超過三分之二的玩具產品來自中國。我國玩具出口連續5年增長,全國出口玩具由2011年的126.2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216.4億美元,年均增長達到14.3%。然而,我國出口玩具在國外卻屢遭通報,或不準銷售,或采取扣關等措施,致出口企業蒙受損失。2016年上半年我國出口歐美的兒童用品類被通報數量在出口消費品通報中*多,共274起,占比50.37%,其中玩具約占75%。以主要市場歐盟為例,被通報原因主要是企業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夠了解、自身檢測能力有待提升、產品設計與質量控制環節有待加強等。
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今年7月18日,歐盟將玩具中雙酚A遷移量從0.1mg/L降至0.04mg/L。同時,歐盟委員會表示隨著新科學證據的獲得,將繼續調整玩具安全指令中雙酚A的限量要求。其他如荷蘭、拉脫維亞等國家則持續關注微生物危害,對我國出口的雕塑黏土、肥皂泡等產品需氧菌超標存在微生物危害的危險都曾作過通報。此外,德國、愛沙尼亞也曾分別對我國出口的玩具槍及玩具手提電話等提出損傷使用者視力及聽力的危害。
由于行業門檻偏低、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加上玩具的安全敏感性所引起的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較多,我國出口玩具已成為歐盟通報重災區。有玩具生產商陳先生感嘆,雖然成本高、難度大,但我國玩具企業應該不斷提高生產質量,達到出口國市場質量檢測的標準。
為此,專家提醒相關企業,應提升自身的質量保證能力和風險防控意識,避免因出口質量問題造成損失。同時玩具等輕工產品如由動植物材料加工而成,出口仍需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并經出境動植物檢疫合格后方能出口。
此外,玩具企業一定要積*應對政策調整,抓住機遇,轉危為機。
**,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掌握技術性貿易措施主導權。相關企業應加強對歐盟玩具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法規和標準的了解,按照歐盟標準和要求組織生產,重點關注原材料化學危害、小部件等項目,通過增強研發能力,創造自主品牌,逐步掌握玩具出口的銷售權、開發權、制標權,進而由被動接受壁壘到主動應對壁壘。
其次,要加快產品的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意識。一方面,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和創新,使用新型環保、安全無毒的原材料替代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原材料,減少玩具化學危害。另一方面,企業需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控能力,從源頭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同時,要加強與檢驗檢疫部門的溝通,形成技術合力。玩具企業應對新產品及新材料送檢驗檢疫等權威實驗室檢測,降低質量風險。同時利用檢驗檢疫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的信息優勢,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從源頭規避出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