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為面食之鄉。”受困于準入門檻低,沒有統一規范的山西刀削面終于有了地方標準。8月30日,DB14/T 1213-2016《山西刀削面制作規范》將正式實施。這標志著山西刀削面走上了標準化發展之路,必將促進山西刀削面加快實現品牌化、連鎖化、產業化和規模化。
山西面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說起刀削面,山西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刀削面正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稱“天下一絕”。刀削面成品中間厚兩邊薄,棱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配鹵料、帶菜碼小料同吃,**風味,深受消費者歡迎。
據山西盛世餐飲旅游技工學校校長、*****技師、***評委王建軍介紹,山西用2000多年的時間,教會世界1000多種面食,它代表著中國乃至世界的面藝標準和內涵。2006年12月,山西將陜西、河南、甘肅拋在身后,一舉奪得“中國面食之鄉”的桂冠。據不完全統計,山西刀削面館僅在山西就已達萬家之多。然而“皇冠”加身,卻多年未見“稱霸”天下,甚至無緣中國餐飲界百強,更遑論國際市場。
在民間,人們一直將武漢熱干面、北京炸醬面、山西刀削面、蘭州拉面、四川擔擔面并稱為“中國五大面食”。2000年,為了保持蘭州牛肉拉面的原汁原味,甘肅省質監局發布《蘭州牛肉拉面》甘肅省地方標準。2015年,湖北省根據《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實施辦法》的規定,經湖北省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發布《武漢熱干面(方便型)》等4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同樣身處“中國五大面條”之列,蘭州拉面和武漢熱干面早已擁有了自己的制作標準,而面食之鄉的山西刀削面卻遲遲不見標準出臺。
業內人士認為,山西刀削面的準入門檻較低,沒有規范的制作標準影響著產品形象和社會認知度,導致顧客無所適從,服務水平高低各異,品牌化、連鎖化、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低。“山西的面食沒有標準,各自為戰,厚薄不一,長短不一。鹵料也沒有標準,這是我們山西面食走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如果山西面食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很快就可以復制到全國。否則永遠走不出去!”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山西省飯店業商會會長屈啟曉說。
為了推動山西面食標準化發展,2015年山西省質監局下發了《關于下達2015年山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山西省商務廳聯合中國烹飪協會共同制定山西省刀削面制作規范。制定出臺《山西刀削面制作規范》,既是山西省政府、商務廳的要求,也是進一步推動山西面食文化健康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廣大面點師、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心愿。
《山西刀削面制作規范》主要規定了刀削面制作的術語和定義、分類、設備和工具、原料、感觀與制作工藝。標準實施后,面點師和餐飲企業在人員培訓上有了一個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有利于規范面食加工行為,保障了山西刀削面特有的口感,也維護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對于推動山西面食技術進步、推廣宣傳山西面食文化、促進餐飲行業轉型升級有積*的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山西刀削面制作規范》地方標準的出臺,有助于規范面食加工行為,保障山西刀削面特有的質量、風味、口感,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有助于山西面食餐飲技術進步,提升服務水平,推動產業化發展;有助于保護山西刀削面特有的知識產權,弘揚山西悠久的面食文化,提升山西面食地位和形象,為走出去發展創造條件;有助于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促進國際技術交流和對外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