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2016年7月,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33大類食品6688批次,分別按照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產品明示標準等進行檢驗,共發現不合格樣品219批次,總體發現樣品不合格率為3.27%。檢出問題的食品有18大類,分別為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冷凍飲品、薯類和膨化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蔬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豆制品、蜂產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不合格率較高的食品類別有冷凍飲品(25.0%)、酒類(16.0%)、餐飲食品(14.9%)、蜂產品(13.3%)、方便食品(6.90%)等。發現的主要問題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81批次)、其他微生物不合格(69批次)、其他污染物超標(27批次)、品質指標不合格(18批次)、金屬污染物超標(10批次)、獸藥殘留(6批次)、檢出非食用物質(4批次)、檢出禁用農藥(2批次)、茶葉中檢出蔗糖含量較高(2批次)、標簽標識不規范(1批次)。
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有防止變質、改善感官、保持營養、方便加工等作用,超過標準范圍和使用量添加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本月抽檢食品中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仍是發現的主要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36.8%。問題較為突出的是酒類中甜味劑超標,糕點中防腐劑、甜味劑超標,薯片中鋁殘留量超標等。原因主要有:為了過度延長產品的保質期違反規定使用防腐劑;為增加產品口感,違規使用甜味劑;為改善產品感官,違規使用含鋁膨松劑;也存在因誤讀食品安全標準、工藝水平不精等原因造成不合格的情況。
微生物指標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本月抽檢的其他微生物問題突出,占不合格總數的31.4%。其他微生物主要是餐飲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也有個別飲用水、方便食品中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消毒餐飲具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消毒單位條件不符合衛生要求,自律意識差,從業人員衛生安全意識不強,操作不規范,也有部分單位消毒產品需經檢驗合格后出廠的制度得不到落實。
其他污染物主要是散裝白酒中氰化物超標、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標以及餐飲具中檢出烷基(苯)磺酸鈉,占不合格總數的12.3%。散裝白酒多屬小作坊釀造,生產過程中可能使用了氰化物含量超標的木薯食用酒精或以木薯作為原料生產產品;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標一方面可能原料受到污染,另一方面烘炒過程中溫度過高、時間控制不當,有機物在高溫生產環節裂解產生而導致苯并[a]芘超標;烷基(苯)磺酸鈉是洗潔精的主要成分,被檢出證明餐飲具洗滌過程中未完全沖洗干凈。
非食用物質是1批次配制酒中檢出非法添加藥物西地那非和他達那非,3批次調味料中檢出羅丹明B。羅丹明B是一種化學染料,屬于不得在食品中使用的非食用物質,攝取、吸入以及皮膚接觸該物質均會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傷害。西地那非作為“偉哥”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來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他達那非亦具有類似功能,但過度食用后可能出現頭痛、眼花、昏暈、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酒類中嚴禁添加該類藥物。
此外,本月抽檢食品品質指標不合格主要是酒類中酒精度、總酸等達不到要求、食用油中過氧化值超標、蛋白飲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等;金屬元素污染不合格主要是茶葉中稀土含量超標,也有個別鉛含量超標;檢出獸藥殘留為甲硝唑、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檢出禁用農藥為克百威、甲胺磷;另有1批次產品標簽標識不規范,2批次茶葉中檢出蔗糖含量較高。
針對以上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省局已督促有關市州局責成食品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排查風險因素,并對生產經營不合格食品的企業進行立案查處。各類食品的抽檢批次、不合格批次及樣品不合格率的匯總情況見附表。
2016年8月3日
資料來源于國家食品藥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鏈接地址:http://www.cfda.gov.cn/WS01/CL1688/16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