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近日,上海市質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黃小路帶隊赴機構調研上海市檢驗檢測產業發展情況。黃小路在調研中表示,正在指定的《上海市檢驗檢測條例》是為了規范上海市的檢驗檢測活動。將針對資質審批過多、民營企業難以進入政府委托的檢驗檢測市場等問題,將作出相應規定,進一步簡政放權,營造民營、外資、國有檢驗檢測機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這里說到的《上海市檢驗檢測條例》,已被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2016年正式立法項目,起草工作自今年1月份正式啟動。這也是上海市在我國檢驗檢測立法探索中,反應*快的地區。
具體體現在:
**,結合檢驗檢測行業的技術性特點,制定檢驗檢測行為的市場規則;
第二,明確檢驗檢測機構、委托人及相關方的權利義務,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第三,加強對檢驗檢測活動的風險管控,發揮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監管作用,督促檢驗檢測機構落實主體責任,形成社會共治的格局;
第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固化自貿試驗區改革成果,激發市場活力;
第五,有效配置政府行政資源,正面激勵和引導本市檢驗檢測產業健康發展。第六,加大違法檢驗檢測行為的查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凈化檢驗檢測市場,保障條例得到有效執行。
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界定調整范圍?!稐l例(草案)》堅持強化對檢驗檢測機構的事中事后監管,從過去“重資質監管”轉變為“重行為監管”,將面向社會、接受委托從事檢驗檢測的活動全部納入調整范圍,確立整個行業的基本行為規范。
(二)明確檢驗檢測機構的主體責任。為了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公信力,落實主體責任,作了幾方面創新規定:一是規定檢驗檢測機構對能力信息的公示義務。二是建立重大信息報告制度。檢驗檢測機構發現被檢對象可能存在嚴重危害環境或者公共安全情形的,應當向監管部門報告。三是劃定行業底線。規定了檢驗檢測機構和人員的禁止行為,包括出具虛假報告,偽造、變造機構印章和人員簽字,推銷、監制與其有利益關聯的產品和服務等。
(三)完善檢驗檢測行為規范。針對本市檢驗檢測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規范機構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角度,作了以下幾方面規定:一是設定普遍服務義務。《條例(草案)》要求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性質的檢驗檢測機構應當承擔普遍服務義務,除不具備檢測條件等特殊情形外,不得拒絕提供檢驗檢測服務。二是規范檢驗檢測具體行為。對樣品獲取與處置建立規范,明確檢驗檢測報告要素、建立原始記錄的保存制度等。三是規范檢驗檢測報告的使用。針對某些單位向社會發布不實數據、結果的問題,設定相應的行為規范,避免誤導社會公眾。
(四)簡化準入程序。主要包括:一是建立聯合現場評審制度。為解決重復評審問題,對同時申請多項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及相關資質的復審,實行聯合現場評審。二是建立采信計量認證制度。檢驗檢測機構申請以計量認證為前置條件的資質的,許可部門應當采信計量認證結果,避免重復考核。三是簡化評審程序。對信用狀況良好、無違法違規行為的檢驗檢測機構,可以采取簡化現場評審或者采用書面評審等便利措施。
(五)加強行業監管。一是建立聯合監管機制。為解決多頭監管問題,規定市質量技監部門應當會同其他監管部門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編制專項監督檢查計劃。二是建立市場退出機制。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對不符合許可條件的機構和人員,賦予資質許可部門撤銷其行政許可的權力。三是明確監管措施。為保障執法權的行使,規定監管部門可以進入經營場所進行檢查,查閱、復制有關資料等,對涉嫌出具虛假報告的機構,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四是推行信用管理。把檢驗檢測機構和人員受到行政處罰的信息納入市信用平臺,將信用狀況不良的機構和人員作為重點監管對象。
(六)加大處罰力度。為了提高違法成本、維護條例的權威性,對未履行信息公示義務、重大信息報告義務以及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等行為分別設定了責令改正、罰款以及一定期限行業禁入等罰則。
據統計,2015年度本市769家檢驗檢測機構營業收入達到164.20億元,同比增長15.19%,實現利潤22.97億元,從業人員4.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