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壁壘的加劇,人們對環境、食品、醫療、汽車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第三方檢驗檢測市場飛速發展。作為新興市場,第三方檢測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東風下平步青云,并且不斷朝著更深入化發展。
第三方檢測機構又稱公正檢驗,指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體之外的某個客體,我們把它叫作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兩個主體有聯系,也可以是獨立于兩個主體之外,是由處于買賣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專職監督檢驗機構),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近年來發展迅速。據悉,檢驗檢測行業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之一。江蘇省整合全省95個特檢機構為一個法人實體,年檢驗收入超過10億元。四川省推進同級同類檢測技術機構整合,組建成都(國家)質檢院,資產規模過10億元,檢測年收入達4億元。廣州市依托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組建廣州市檢測認證集團,推動“廣檢”品牌向周邊省域覆蓋。
根據質量檢驗檢測行業研究報告預測,2013年我國檢驗檢測市場規模為1678億,到2014年為2105億,2015年將達到2574億。根據《2014~2020年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檢測市場,國有檢測和企業內部檢測占60%,而第三方檢測僅占40%。具體來看,國內市場上以國有檢測和企業內部檢測為主,占比高達91%;而進出口檢測市場上則以第三方檢測為主,占比為84%。“檢驗檢測機構的整合,使國有檢測機構在形式上撤去屬性,正式參與到與民營機構、外資機構的市場競爭中來。與此同時,也將帶來其原有的近600億的檢測市場,在檢測政策尚未完全向外資開放的情況下,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將成為*大受益者。”行業相關人士對第三方檢測市場發展充滿信心。“據統計,寧波市共有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近70家,年收入30億元,成為全市第三產業的新秀。”寧波認證認可協會會長陳繼新表示,寧波是我國外向度較高的城市之一,“第三方”產業發展迅猛,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這些數據雖然只是檢驗檢測產業發展的一個側面,卻映射出包含檢驗檢測在內的以高技術服務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發展日新月異。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已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首季增加值占比更是達到了49%,成為經濟結構轉型中的重要標志,令人鼓舞。
對于這個在國內還屬于新興的行業中國政府給予*大的支持。CTI華測檢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2009年11月它在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國內首批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由此就可見一斑。同時,中國政府也加大政府檢測機構的投入。
雖然第三方檢測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生存現狀仍然需要改善。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起步的很晚,基本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歐美在15世紀經濟開始之初,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就有第三方的檢測機構介入,成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商品檢測在十九世紀中葉已經很普遍了,并成為一種自覺的商業行為,國內現階段檢測現狀是:內銷產品由國家檢測機構負責,如質監局、疾病預防中心等,出口主要由外國檢測機構負責,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夾縫中生存。
國外的眾多知名檢測機構,占領國內市場,除了憑借其悠久的歷史,廣泛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依然屬于出口大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在中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國外大買家的影響。由于社會性質、思維方式、做事方式以及自身保護主義等很多原因的影響,國內的檢測機構很難得到國外買家的廣泛認可,國內檢測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制約。
國辦下發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性質機構整合,進行轉企改制,并逐步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與主管部門脫鉤,鼓勵做大做強和兼并重組,整合涉及特種設備行業、電子信息軟件行業、交通運輸、建筑工程、農產品、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能源、煙草等多行業直屬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以及質檢總局直屬檢驗檢疫局,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
中國質檢行業協會人士分析指出,質檢機構事業單位改制后,下一步就是市場化,對于行業資質和政府強檢的要求有望取消,市場性檢驗檢測公司將迎來發展機遇,初步估算有幾百億的市場空間。該人士進一步分析,“政府鼓勵地方整合,地方性檢驗機構做大做強,在整合的過程中,部分成熟的民營檢驗公司也有可能參與到兼并重組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