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如今兒童汽車安全座椅逐漸受到家長們的關注,在2013年,歐洲出臺了i-Size標準,來提高提高兒童出行的安全系數。i-Size已于2013年7月正式生效,現和ECE R44標準平行運行,業界推測,預計到2018年,i-Size會取代ECE R44,成為**的安全座椅出行標準。
i-size是什么?
“i-size”是指歐盟頒布的*新的兒童安全座椅標準。是在原有標準ECE R44基礎上的更新——以往的安全座椅測試,只是測試遇到來自正面及后面的撞擊。而真正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交通事故是來自側面撞擊,而這個面的測試在之前的檢測中是沒有的。而i-size正是把側面撞擊也一并加入到了測試當中,并在固定方式、分組標準等方面做了調整及更新,從而提高安全座椅的測試標準。
為什么要推行i-size
1、使ISOFIX固定,減少錯誤安裝的風險;
目前安全座椅通過3種固定方式固定:車載三點式安全帶、ISOFIX、LATCH。國內主要用車載安全帶及ISOFIX裝置固定。兩種方式的安全座椅只要通過測試認證及在安裝正確的情況下都可以保證寶寶的安全。
不同的是,ISOFIX固定方式操作起來更簡便、不容易出錯。車載安全帶則操作較復雜,不易安裝——可怕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并不知道座椅是否安裝正確。
一臺安裝錯誤的座椅并不能保證安全。
為了解決這一情況,從2012年起,中國要求所有在售車輛強制安裝ISOFIX固系統的裝置——即使如此,很多父母仍不清楚ISOFIX的優勢——這個時期中國沒有全國性立法強制要求使用安全座椅(雖然直到至今也沒有),也沒有區域性立法實施(*早立法強制使用安全座椅地區的是上海,于2014年3月執行),所以我們以使用率在90%以上的歐洲國家為例,英國大約有50%以上的安全座椅通過車載三點式固定方式被家長錯誤安裝,那個時期歐洲在銷的安全座椅必須通過ECE R44認證,而這個認證并不要求座椅一定得使用ISOFIX固定。
因此,我們需要出臺一種讓座椅很難被錯誤安裝的標準——ECE R129 ,即i-size,它規定所有座椅必須采取ISOFIX固定方式,避免在使用車載安全帶固定時錯誤安裝的情況。
2、新增側撞測碰
歐標ECE R44認證主要測試座椅在前后及翻轉碰撞中的表現——并不包括側撞測試。但是,70%以上的車禍是來自側撞——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通過ECE R44的安全座椅在遇到側面碰撞時的表現,更可怕的一種情況是,我們甚至不知道座椅側撞保護設計。
i-size認證加入了至關重要的側撞測試,并且著重關注兒童頭部、頸部以及重要器官的保護,下圖可以解釋為什么保護頭頸部對孩子如此重要——
3、以兒童身高而不是體重來對安全座椅進行分組,讓父母更容易選擇合適的安全座椅;
有時候卻給家長在選擇座椅時帶來困擾——比如,因體重與年齡不吻合不知以哪個參照來選擇座椅,或過早地為孩子換上下一個組別的座椅——這些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會置兒童于危險中。
另一個原因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采用體重分組不是*佳選擇,我們知道兒童身高達到3625px后可以直接用車載安全帶直接固定而不必再使用安全座椅,以身高為參考值是因為車載安全帶以成年人的身高為設計依據,安全帶肩帶的位置在人體肩部位置,而如果換成身高145以下的兒童,肩帶則處于頸部,在急剎車時會突然勒住頸部造成*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么要為兒童配備安全座椅的原因之一。
因此,i-size認證以身高為座椅分組標準,讓父母在選擇座椅時更精準備,就好比用尺寸選衣服,而不是用體重一樣。
4、要求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直到兒童15個月大(之前是9個月);
ECE R44認證要求反向安裝安全座椅直到兒童9個月,反向安裝是為了保護孩子的頭頸。新生嬰兒的勁部非常柔弱,在真正出現事故的時候,沖擊力總是朝向車頭部分,相對于前向式,后向安裝安全座椅可以讓兒童的背部與安全座椅靠背充分接觸,這樣就可以*大限度的分散沖擊力,保護好孩子的頭頸。9個月仍不是轉換到正向安裝的*好時間,而且現在的孩子成長速度過快,很多孩子重的增加速度會超過年齡增長的速度,i-size認證把后向安裝延至兒童15個月。
5、測試假人更新
ECE R44碰撞測試測試時所用為P系列假人——P0、P1、P3/4、P3、P6及P10,分別代表剛出生的嬰兒、兒童9個月、18個月、3歲、6歲及10歲時期。i-size使用Q系列假人——采用**技術,具有高仿真度,配備傳感器與加速計,與每組安全座椅相對應的兒童的體型,并且配備了傳感器。每次進行碰撞測試,這些傳感器會顯示精確的讀數——也就是說使用Q系列假人做的碰撞測試對安全座椅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