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一直說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跑道上的國人”,誰也沒有想到,有**自己的孩子竟然輸在跑道上。*近一段時間,毒跑道事件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并且高居不下,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便有媒體關注到“毒跑道”的問題。到了去年,全國至少有15個城市集中爆發了“毒跑道”風波。
媒體的不斷追問,也讓有關部門開始反思這背后的監管漏洞和標準滯后。道理明擺著,正是由于這兩個原因,使得工業廢料建造的“毒跑道”能夠很容易地通過所謂的專業檢測,成為合格的跑道。對此我們不再贅述,而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毒跑道”。
6月12日,北京市西城區曾召開發布會通報白云路小學教室空氣及操場的檢測結果。北京華安聯合認證檢測中心表示,按照塑膠跑道現行的兩個國家標準,在四個檢測取樣位置,苯、甲苯、二甲苯、重金屬等物質均未檢出,符合國家要求。在抽檢的16間教室中,15間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有1間音樂教室甲醛超標。不過,耐人尋味的是,6月17日,實驗二小白云路分校還是拆除了跑道。
然而到了6月22日,白云路小學家長自發尋找的第三方檢測結果卻顯示,該校已被拆除的塑膠跑道有兩項指標被檢測出有問題,16間被采樣教室的室內空氣中,甲醛全部高于參考限值。
兩家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大相徑庭,誰在撒謊?面對如此打臉的檢測結果,我們不禁要問一句:以“獨立”著稱的第三方,你獨立嗎?如果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以視輿論走向而隨風擺動,何來公信力可言?
第三方檢測機構本是與學校、家長都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旁觀者”,是保障檢測結果客觀、公正的磐石。然而,此次“毒跑道”事件所暴露出來的,恰恰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在獨立性上存在著致命短板。由于受到社會輿論的干擾,便呈現明顯的兩*分化。
從公眾的角度去看這些所謂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本應意味著獨立、權威、公正,它不僅區別于涉事主體的自檢,同時也應該獨立于政府和社會團體,為事實真相負責。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不僅是某一方“自證清白”的有效途徑,更是還原事實本來面目的主要渠道。
然而“毒跑道”事件*令人悲哀的,莫過于當我們要追問一句“國內究竟有沒有獨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獨立性是保證評估結果客觀、公正的起點,喪失了獨立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