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電源適配器(Power adapter)是小型便攜式電子設備及電子電器的供電電源變換設備,一般由外殼、變壓器、電感、電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輸入轉換為直流輸出;按連接方式可分為插墻式和桌面式。廣泛配套于安防攝像頭,機頂盒,路由器,燈條,按摩儀等設備中。
其常見的產品名稱為:電源適配器、充電器、電源供應器等,主要用作信息技術設備(如平板電腦、數碼相機等)、音視頻設備(如音箱、液晶平板電視等)、電信終端設備(如移動電話、可視電話等)的電源供應裝置。信息技術設備及電信終端設備用電源適配器、音視頻設備用電源適配器均在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分別屬于0907類、0807類。
近日,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委托,國家通用電子元器件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共同承擔了2016年電源適配器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任務。本文就此次抽查的情況作以介紹。
抽查檢驗依據和項目
本次抽查依據《2016年電源適配器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實施方案》和現行有效的國家強制性標準。依據的現行有效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如下:
1)GB 4943.1-2011《信息技術設備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2)GB 8898-2011《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安全要求》
3)GB 9254-2008《信息技術設備的無線電騷擾限值和測量方法》
4)GB 13837-2012《聲音和電視廣播接收機及有關設備無線電騷擾特性限值和測量方法》
5)GB 20943-2013《單路輸出式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外部電源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
本次抽查對信息技術設備及電信終端設備用電源適配器的16個項目進行檢驗,對音視頻設備用電源適配器的14個項目進行檢驗。
抽查結果
2016年第1批電源適配器產品質量抽查,共抽查了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等12個省、直轄市79家企業生產的79批次電源適配器產品。
抽查到的79家企業的79批次產品中,有61家企業的61批次產品合格,18家企業的18批次產品不合格,企業抽樣合格率為77.2%;產品抽樣合格率為77.2%。不合格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大型企業合格率86.2%,中型企業合格率81.0%,小型企業合格率65.5%,大中型企業,生產設計和質量控制程序相對較好,合格率高于小型企業。
問題分析
抽查發現有18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到絕緣要求(濕熱處理、絕緣電阻和抗電強度),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導體的端接,直插式設備,端子,發熱要求,正常工作條件下的發熱,電源端子和電信端口的傳導騷擾,輻射騷擾場強,騷擾功率,電源端騷擾電壓,平均效率能效限定值,空載狀態能效限定值等項目。主要不合格項目及原因分析如下:
1.絕緣要求(濕熱處理、絕緣電阻和抗電強度)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1家企業的1個產品該項不合格。表現為產品進行濕熱處理后進行抗電強度試驗時,產品絕緣被擊穿。出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產品使用了吸濕性材料作為絕緣,或者絕緣材料加工過程工藝粗糙,導致材料邊緣出現過多毛刺及空隙,使其具有吸濕作用。這些具有吸濕性作用的材料或者結構在進行濕熱處理試驗過程中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絕緣性能降低,在抗電強度試驗中絕緣被擊穿。
2.電氣間隙、爬電距離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2家企業的2個產品該項不合格。表現為一次電路到二次電路之間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不能滿足標準要求。出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企業不熟悉標準的規定要求,不了解產品的安全結構設計,產品出現批次性的工藝缺陷,私自更改已通過認證的產品結構,甚至有的企業不熟悉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含義及檢測的方法,難以對產品進行安全結構的設計。
3.導體的端接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1家企業的1個產品該項不合格。表現為僅使用錫焊固定導線與直插式設備電源插片的連接。出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企業不熟悉標準的規定要求(對于錫焊端接,導線應當定位或固緊,而不能單靠錫焊來保證導線固定在位)。部分企業為了節省生產工序時間,僅使用錫焊固定,跳過了其它固定導線的工序。
4.直插式設備和端子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兩家企業的兩個產品該項不合格。表現為直插式設備電源插頭尺寸不符合標準規定;插銷離邊緣的距離不符合標準規定。出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企業不熟悉標準的規定要求。部分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標準GB 1002(GB 4943.1和GB8898引用)要求更新后未更新模具,繼續使用舊版本標準要求的模具進行生產,導致產品不合格。
5.發熱要求和正常工作條件下的發熱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5家企業的5個產品該項不合格。其中,溫度試驗的標準要求產品設計制造應防止零部件超過某一規定的溫度;耐異常熱的標準要求為插銷支撐件塑膠材料進行球壓試驗后壓痕直徑不超過2.0mm。出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未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
以上1~5項均為安全不合格項目。電源適配器是連接使用設備到交流電網的關鍵設備,安全項目的要求,對使用者的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6.電源端子和電信端口的傳導騷擾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3家企業的兩個產品該項不合格。產品的電源端子騷擾電壓不合格可能會影響公共電源的供電質量,也會影響到與其互連的其他設備或公共信號網絡的正常工作。不合格原因主要來自電源適配器的濾波設計等方面問題。
7.輻射騷擾場強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3家企業的3個產品該項不合格。輻射騷擾場強超標將會導致其周邊的電磁環境惡化,可能影響到其周邊設備的正常使用,從而導致周邊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財產損失。不合格原因主要來自電源適配器的電路排版、接地、屏蔽和濾波等方面問題。
8.騷擾功率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1家企業的1個產品該項不合格。產品的騷擾能量通過連線向外輻射,該騷擾超過限值要求時,有可能影響同一電磁環境內的其他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或引起電子設備的誤動作。不合格原因主要來自電源線接口濾波裝置的高頻插入損耗不足等問題。
9.電源端騷擾電壓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1家企業的1個產品該項不合格。產品的電源端騷擾電壓不合格可能會影響公共電源的供電質量,也會影響到與其互連的其他設備或公共信號網絡的正常工作。不合格原因主要來自電源適配器的濾波設計等方面問題。
以上6~9項均為電磁兼容不合格項目。在電磁環境中,電磁干擾造成的危害是各種各樣的,例如:干擾電視機的收看,數字系統與數據傳輸過程中數據的丟失,設備、分系統或系統級正常工作的破壞,醫療電子設備的工作失常,起爆裝置的意外引爆等,強電場還會對生物體造成影響。
10.平均效率能效限定值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4家企業的4個產品該項不合格。表現為產品在正常工作狀態時,實際輸出功率與實際輸入有功功率之比偏低,電能被浪費。出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為產品的結構設計未考慮到產品的工作效率,對于線性電源適配器,由于其本身的工作特性,平均效率普遍偏低,難以達到標準限定的要求值。
11.空載狀態能效限定值
此次抽查的79家企業中有5家企業的5個產品該項不合格,產品在空載狀態下*大有功功率大于0.5W,空載消耗的電能過大。出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為產品的結構設計未考慮到產品空載狀態的能耗,對于線性電源適配器,由于其本身的工作特性,空載狀態能耗普遍偏高,難以達到標準限定的不大于0.5W的要求。
以上10~11項均為能效不合格項目,電源適配器的能效直接體現電源適配器使用過程中耗費電能的情況,使用轉換效率高、空載功率低的合格產品有利于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