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在第四屆國際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上,中國認監委處長王昆,就目前國內電動車評測狀況發表了題為《中國綠色汽車產品自愿性認證與合格評定體系建設》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天參加論壇我覺得非常的榮幸,而且代表認監委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因為從我們國家的發展來講,測評,包括合格評定認證認可的相關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現在正在進行供給側的改革,為什么要進行這種供給側的改革,說明在市場經濟建設過程當中,出現了供需失衡的矛盾,各個產業一方面面臨著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同時消費又在向海外大規模的流失,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去年全年中國居民海外消費已經突破了一萬億人民幣。我們的消費者去購買國外的馬桶蓋、電飯煲,我們去購買國外的奶粉、紙尿褲,這說明什么問題了?說明我們的市場質量評價監管制度還存在著缺失,消費者對我們自己的產品質量存在著不信任,市場沒有統一的規則,沒有建立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好的企業和產品發展不起來,差的企業和產品也死不掉。從監管的角度來講,評價的角度來講,政策存在著這種大棒還不夠硬,胡蘿卜還不夠甜的問題。測評從大的概念講,也是一種合格評定的制度,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也屬于一種廣義上的認證活動。從促進產業升級、消費**、公共服務的角度,我們都需要建立一種權威的產品測評制度。根據目前開展的各種測試評價的制度來看,總體來講,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是缺乏一種統一的規范監管,沒有有效的保證測評公正性和有效性。另外,有一些測評制度技術水平不高,同時,互認程度不足,還面臨著地方性的人為性的行業壁壘,缺乏開放的透明度,給社會公眾的認知帶來混亂。
從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來看,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下發了方案,提出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完善對綠色產品研發生產運輸配送、購買使用的財稅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購等政策。這項工作也列入了中央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也是質檢總局在2016年承擔的首項深化改革任務,即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統一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完成整合方案。在去年,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積*發揮新消費**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側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要完善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標識認證體系。這項工作得到了中央深改辦和財經領導小組的高度重視。在前期我們完成了相關的工作,取得了進展。我們對國內外的綠色相關認證的制度進行了摸底,目前我們存在的節能、環保、節水等第三方的認證,還有能效標識的自我聲明的評價,有各種各樣的認證標識,還有一些自我聲明的標識。總的存在的問題,就是綠色相關指標分散在不同的標準當中,不同的機構、同一產品認證使用著不同的標準,同時評價內容存在著覆蓋不全、分段認證分段評價的問題,綠色指標的交叉,工廠審查的重復,認證模式不一。另外標識也是存在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市場標識度很低,采信率偏低。
從國家的層面,在政府管理上,存在著這種多頭管理、監管職能交叉、權責不一致,對于企業來講,面臨著重復檢測、重復評價,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對于民眾,消費者存在認知上的困擾。從國際上來講,通過對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二十多個工業領域的四百多種認證標識體系的調查研究,包括一些典型的,像德國、北歐、歐盟的一些標識制度,我們也整理總結出一些*佳的實踐案例,為下一步的改革推進工作,作為技術上的參考。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制度都是由政府發起,但政府不負責具體的實施,管理架構主要是政府技術組織、評定組織,簽約的實施機構和第三方的信息平臺,他的指標構成既考慮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還要考慮到消費的友好。安全是*基本的前提要求。推廣的形式也是靠政策性的支持。
同時,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全球的綠色競爭和綠色新政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歐盟提出了2020年的發展戰略,將綠色增長作為核心戰略,并提出全生命周期理念評價綠色產品,提出逐步規范并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市場,同時也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綠色產品試點,也包括了電池產品。我們在汽車產品綠色認證方面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一些產品可能未來會面臨著被迫接受國外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比如說像綠色輪胎,我們出口到歐盟的產品要加貼綠色標簽,美國很早就提出了輪胎的等級分級的法規,歐盟的法規也在2008年開始實施。同時,從車輛測試的角度來講,美國建立了先進的車輛測試項目,建立了電動汽車完整的測試評價的體系與規程,前兩天各大門戶網站發布了美國的消費者報告,對于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各大品牌的乘用車排名,這個消費者報告不僅是汽車產品,很多日用消費品都在這個報告當中發布,每年都要定期的發布,指引消費。這個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包括我們的國內企業,我們在一些質量管理流程方面,都請過國外做過管理咨詢,國外的測評制度是非常的發達,包括我們在汽車產品分析。同時,隨著汽車電子化、信息化、低碳化,綠色壁壘的影響會逐漸的加大,2017年我們國家要啟動碳交易市場,未來我們的出口產品可能也面臨著碳的壁壘。認證促進質量優化的高線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市場需要差異化、高端化的認證服務,我們目前也在逐步的推進節能環保汽車、汽車生態設計、車內空氣污染、綠色輪胎認證等認證項目,我們依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技術機構推動這些工作。這些工作必將有利于提高質量的供給水平。
提高這種供給的質量,傳遞質量信號,提振信心,促進消費的良性循環是我們下一步面臨的發展任務,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統一的制度,集中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的力量,去與國外的一些測評制度測試機構進行抗爭。去年我國檢測認證行業的總體收入是1600多億,其中外資機構占的數量不到20%,但是業務收入超過了80%。根據國內權威期刊檢索的結果,綠色產品是指在不增加成本、不犧牲產品質量,并滿足設計方案約束的條件下,在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者危害*小,資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的產品。目前標準委結合綠色產品的工作要求,標準化工作初步確定綠色產品是指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和消費者需求在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全生命周期過程種子園能源消耗小、污染排放低,可回收再利用、質量水平高無毒無害的產品。其內涵是體現在滿足用戶使用需求和消費升級需求,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消費者人體健康,產品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按照前期的一些梳理和研究工作,我們對于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的體系,也提出了建設思路,主要分為總體要求、統一標準、標識與認證體系,以及保障措施三大部分。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為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重點和出發點。強化綠色高端產品的有效供給,引導消費需求升級和綠色消費的模式。整合的目標,圍繞統一目錄,統一標準、統一標價、統一標識的要求,將現有的環保、節能、節水等進行整合,統一產品的內涵和評價方法,建立一套系統科學、開放融合、指標先進、權威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標識與認證體系。健全涉及研發、制造、消費、回收處理再利用等覆蓋全過程的綠色產品制度支撐與保障措施。
基本原則,**,問題導向,需求**,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已成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同時,伴隨著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日益提升,增加質優安全環保的綠色產品供給,日益成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總體上,我國還沒有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存在著體系分立、市場混亂等突出問題,這項工作是緊密結合發展需求,深入剖析原因,提出統領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綜合考慮生態環境影響、產業基礎、消費需求、國際貿易等因素,確定綠色產品體系范圍,優先制訂綠色產品評價標準,開展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評價工作。
第二,改革創新,開放包容,系統分析和準確把握綠色產品發展趨勢,創建我國綠色產品標準標識與認證體系,提高制造業水平和產品質量提升。兼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與國外先進標準標識認證制度的接軌,鼓勵市場主體參與制訂先進的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和相關標準,通過規范程序納入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清單,并進行動態的調整,加快出臺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對認證機構自行開展的滿足綠色產品評價機制要求的綠色相關標識與認證評價項目,均可納入綠色體系管理。調動和發揮第三方技術機構和企業的主觀能動性,采用第三方認證評價和企業自我評價的方式,建立靈活多元的合格評定管理制度。
第三,繼承并行,循序漸進,對現有的國家層面的評價制度不搞一刀切廢除現有的標準標識認證,而是使他與新建的綠色產品標準標識與認證制度繼承并行,循序漸進的融合統一。
*后一項,統一管理分工協作。
統一綠色產品的內涵和評價方法,構建綠色產品標準體系,這項工作我們在積*的推進過程當中。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體系,開展綠色產品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系統梳理現有的不同產品體系,將與現有的認證標識相關的各項標準指標綜合為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綠色產品標準子體系包括綠色產品標準評價通則、具體要求等,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應制訂為推薦性國家標準,綠色產品支撐標準子體系包括綠色產品設計、制造、綠色產品供應鏈、綠色產品回收處理與再利用等方面的標準。標準委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根據職責加快完善相關制度、政策和標準,從源頭考慮和規劃產品的資源環境屬性,易回收易處理的特性,制訂完善的綠色產品設計標準,研制綠色產品制造標準,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礦山、綠色企業等綠色制造環境建設,圍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加快建設綠色產品供應鏈的標準,針對不同產品生產、流通特性,采用簡便適用的方式,統一數據采集指標,傳輸格式、接口規范和編碼規則,確保不同環節信息互聯互通,產品全過程通查通識,圍繞資源循環利用,建立完善的綠色產品回收處理與再利用的標準。同時,在現有的產品評價基礎上,優先選取與百姓密切相關,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潛在影響大、市場規模大、國際貿易量大,對產業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產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重點開展食品與農產品、家具建材、家用電器、服裝、玩具,也包括汽車產品,紙制品、塑料制品等方面的綠色產品評價國家標準的研制工作。統一發布綠色產品評價的標準清單。
構建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評價體系,本著統一管理、共同實施的總體方針,建立一套既吸收國際優良合格評定經驗又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通過政府有效采信,引導和市場化機制的運行,實現綠色產品**中高端消費,助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目標。在產品滿足設計安全可靠、便捷易用等讓消費者有獲得感的指標基礎上,通過對產品生命周期內涉及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等指標及其對綠色產品影響程度的分析,結合風險評估,采用第三方認證評價的方式,實現對產品生命周期關鍵階段及關鍵指標的復合型評價,將產品符合綠色特征的信息和結果予以公開,便于政府引導和市場選擇,實現綠色標識與認證的產品目錄由質檢總局對外發布。第二,是完善標識與認證結構指標量化及實施效果評估機制。第三,打造完備的有效保障機制和監管體系。
第四,今年年底之間,啟動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制度,我們也會推出一些試點的產品。第五,加強標準標識與認證機構能力的建設,通過組建各相關方參與的技術平臺,實現標準標識與認證的有效技術支撐,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標識和認證信息平臺,公開發布相關的政策法規標準規則程序,認證結構和采信等內容,建立誠信引導的信息渠道,提供標準標識與認證相關的服務機構,綠色產品供應方的誠信清單,加快發展標準化服務業,培育一批標準化服務機構,拓展標準檢測認證等綜合服務功能,提升認證檢測機構的服務能力。第六,推動綠色產品國際合作和互認。
在保障措施方面,**要建立綠色產品的部級協調機制,其次,要制定綠色產品的體系配套政策。第三,將綠色產品體系建設納入地方政府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第四,加強綠色產品體系宣傳推廣。
從未來的發展來看,政府對市場的管理目前逐漸的從行政的監管走向建立一套有效的利益誘導的機制。對于像電動汽車這樣的新興戰略產業而言,需要第三方技術機構的協同監管,因為這個產品技術性非常復雜,單從政府的行政監管方面可能不能實現這種有效的監管,未來更多會出現第三方技術機構的協同監管,既有技術的內容,也有管理的內容。同時,我們的補貼貨幣激勵政策也會與評價制度、測評制度相結合。
圍繞著上述的原則和思路,我們也開展了相關的工作。給大家做個簡要介紹。其中在交通產品領域,我們從公路、水路、鐵路、軌道交通等各個方面也在研究制訂首批的綠色產品清單,汽車產品提出了綠色產品評價目錄和標準的初步建議。這項工作在交通產品領域,我們是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牽頭。從綠色產品的概念,從全生命周期,從全要素的角度開展電動汽車等級評價制度非常的必要,以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部件為研究對象開展現有方案的充分性、適宜性、有效性的研究,新能源汽車產品認證機制頂層設計研究,新能源汽車產品認證適用類型的研究,新能源汽車若干產品認證技術方案的研究,不僅考慮環保安全,還要考慮舒適適用。不僅有硬件的要求,還要有軟件方面的,成熟度、可靠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