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由農業部制定的《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于今年4月正式實施,卻意外將復原乳問題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事實上,我國早在2005年就曾發文限制復原乳在巴氏奶中使用,并要求部分產品明確標注復原乳使用比例,但十年過去了,這一標準由于監管難度大、消費者誤解等因素,已形同空文。
復原乳背后,是進口大包粉對國內乳業的沖擊。據業內估算,進口大包粉到岸價格僅為國內鮮奶價格的一半,受利益驅動,約有30%大包粉被加工成復原乳添加至液態奶卻不標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知情權,且對國內上游養殖企業造成沖擊,成為“殺牛倒奶”現象背后的隱形推手。
在此背景下,業內將我國乳業的轉型出路寄托于優質乳工程。而據專家介紹,新的復原乳鑒定標準正是“優質乳工程的宣言書”。
國內市場
“復原乳”標注變一紙空文
復原乳又稱還原奶,是指把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制成的乳液。
據參與此次鑒定標準制定的專家組介紹,由于生鮮乳、巴氏殺菌乳、超高溫(UHT)滅菌乳在生產過程中糠氨酸和乳果糖變化的規律顯著不同,因此修訂后的標準可以據此準確鑒定復原乳。
事實上,國務院早在2005年就發布了《關于復原乳標識標注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巴氏殺菌乳中不允許添加復原乳,鼓勵使用生鮮乳。凡是在酸牛乳、滅菌乳中使用乳粉的商品必須在包裝上標注“復原乳”字樣及使用比例。然而十年過去,該規定幾乎成為一紙空文。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各大商超發現,僅旺旺牛奶在罐體顯著位置標出了“復原乳”字樣,未見其他品牌有標注。各品牌滅菌乳、酸牛奶產品配料均顯示為“生牛乳”,但僅憑肉眼觀察及口感,消費者無從判斷產品中是否加入了乳粉。
據王丁棉測算,2015年我國生產成品液態奶2850萬噸,但生鮮奶產量卻遠低于此,至少有500萬噸液態奶是由奶粉還原而成,折合成奶粉將近60萬噸。去年我國生產及進口大包粉共計207萬噸,由此計算,大包粉中約有30%添加到了成品液態奶,另有10%左右添加到了餅干、冰激凌等產品中。
談及2005年復原乳標注規定的失敗,乳業專家王丁棉對記者表示,復原乳舊有標準對糠氨酸限定過低,無法準確判斷產品中是否使用了還原奶。他曾帶監管部門對牧場現擠牛奶進行檢測,結果按照標準,生牛乳中竟然也“含有復原乳”。
進口市場
進口巴氏奶也加復原乳
國內液態奶如此,近幾年強勢攻占我國市場的進口巴氏奶、常溫奶也未能幸免。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副主任李松勵及其團隊曾在2013-2015年對我國15個省份的生鮮乳進行風險評估,結果發現進口奶的情況更不樂觀。
李松勵提供給記者的評估結果顯示,112批次國產UHT滅菌奶中糠氨酸的平均值為196.1 mg/100g蛋白質,46批次進口UHT滅菌奶中糠氨酸的平均值為227.0 mg/100g蛋白質,顯著高于國產品牌(P<0.05)。
在這46批次進口UHT滅菌奶中,81.8%屬于正常UHT滅菌奶,18.2%屬于過熱加工。值得關注的是,4批次標稱巴氏殺菌奶的進口品牌中,1批次為非巴氏殺菌奶但使用了巴氏殺菌乳的外包裝,而另1個批次則被檢出添加了復原乳,違反我國巴氏奶中不得添加復原乳的規定。
影響
國內養殖業受復原乳沖擊大
與十年前因奶源緊缺使用復原乳不同,如今乳企使用大包粉更基于降低成本考慮。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我國進口大包奶粉66萬噸,約合528萬噸生鮮乳,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5%。與此同時,進口大包粉到岸價格長時間保持在1.5萬-2.5萬元/噸,而國內乳品企業用生鮮乳生產奶粉成本在3.3萬-3.5萬元/噸,價格相差近一倍。
全國政協委員杜宇新曾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為追求利益*大化,乳品企業紛紛選擇使用進口奶粉復原后再生產,限收拒收生鮮乳,阻礙了奶牛養殖業和乳品加工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感受*深的就是近兩年每個乳企的業績都在增長,乳產品快速增長,但收奶量反而沒有增長。”一家上游乳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復原乳的使用導致上游養殖企業出現賣奶難,“由于會造成污染,規模牧場奶量大無處倒奶,只能每天噴粉,并且加大奶牛的淘汰力度,其實也等同殺牛倒奶。”
一位乳企奶粉事業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原奶都面臨產能過剩局面,國內企業噴成大包粉的成本在每噸3萬多元,而進口大包粉到岸價約為2萬元/噸左右,迫于銷售壓力和降低庫存,國內乳企也只能虧本銷售。
受此影響,包括現代牧業、圣牧高科等在上游養殖環節較有優勢的乳企紛紛轉戰下游市場,推出自有成品液態奶品牌,也使得零售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成本處于競爭劣勢的情況下,業內開始著手推進優質乳工程。
“《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就是優質乳工程的宣言書。當糠氨酸≤12時是優質巴氏殺菌乳,≤190時是優質UHT滅菌乳。”李松勵告訴記者,美國早在1924年就頒布“優質乳條例”(PMO),使得美國的優質乳(A級)比例達到了98%以上;歐盟、新澳地區優質乳比例幾乎達到****,“優質乳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發展”。
小貼士
復原乳總體不如巴氏乳營養
事實上,2005年復原乳標志規定更多地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并未提及復原乳營養方面的問題。但近幾年,圍繞復原乳的*大爭議就在于其營養價值是否與巴氏奶、UHT滅菌乳存在較大差異。
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副主任李松勵告訴記者,復原乳中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六大傳統營養要素的含量與UHT滅菌乳比,有些有變化但不顯著,但其生物活性物質損失嚴重。
李松勵稱,現已證實乳中含有免疫蛋白、活性酶及活性肽等生物活性物質,但對熱比較敏感。如奶中大量存在的β-乳球蛋白在復原乳中功能已完全喪失;奶中的免疫蛋白在復原乳中已檢測不到,而這些物質對人體生長發育、提高免疫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復原乳在營養價值方面總體不如巴氏奶。
全國政協委員杜宇新還指出,進口大包粉經過境外加工、儲存運輸、報關等程序到國內再生產,保質期大大縮減。復原后生產乳制品重新標注分裝日期,使即將過期的大包粉“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