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新西蘭是**個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發達國家,據新西蘭統計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新兩國貿易額已達到近217.36億紐幣,其中食品類占的比例*大。中國為新西蘭貨物的**大出口市場和新西蘭**大進口來源國。預計在今后的幾年中兩國貿易額可能還要持續增長。貿易額越是增長越要加強食品進口的安全防范。習近平主席2014年訪問新西蘭,曾與新西蘭總理談到兩國貿易時提到*關注的核心問題就是食品安全。據悉,在國內市場上和一些電商平臺,不僅存在一些假冒新西蘭產品,一些抽檢不合格產品也時有發生。為了加強對進口食品的安全檢驗和管控,去年中國出臺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其中對食品提出了進行全程溯源的要求。為了了解在新西蘭出口中國食品的安全情況和全程溯源系統的實施情況,新西蘭中華新聞通訊社記者專程采訪了中國檢驗認證集團駐新西蘭公司袁建成總經理。
記者: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主要的工作職責?為何要建立CClC全程溯源系統?這一系統在對新西蘭出口到中國的食品監管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袁建成: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是中國*大的、國字號的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在海外,我們要為進口(中國)商品在海外進行預先把關,預先檢驗,預先檢測。中檢集團在1993年就成立了新西蘭公司,這么些年來為新西蘭產品進口中國提供了很多技術服務,檢驗服務,驗證服務。新西蘭目前對中國主要貿易領域的*大項是食品,所以我們現在對食品廠家開展源頭的認證工作,幫助廠家符合中國的進口注冊要求,對食品廠家生產的產品我們提供按照中國標準的預先檢測,并幫助食品廠家制作符合中國標準要求的中文標簽。
去年10月1號開始,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經出臺了,這也是中國史上*嚴格的食品安全法,它提出了要對食品建立追溯系統,那么在海外源頭如何進行追溯呢,我們的政府機構不能每天在海外隨時進行監管,所以我們作為第三方的檢驗認證機構,正好可以幫助政府預先在海外做好預檢驗檢測的工作。實際上,我們對新西蘭的奶粉,牛奶,蜂蜜,礦泉水,冰淇淋,保健品等等已經開始了食品追溯(預檢驗,檢測)。
中國有句名言叫“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食品的安全問題,我們就要把它當成天大事情來看待。我們看到有些報道說,中國一些進口的產品,在國外的生產地都沒有那么多,可中國市場那么多進口產品哪來的?這說明假冒產品現象令人擔憂。那么怎么樣才能使進口食品讓中國消費者吃的放心?怎樣提供一個真實的產品質量證明呢?從海外食品生產廠家到我們的餐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往往因為中間環節多,監管部門又無法全程監管,或許就會出現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所以我們要實現的就是源頭管控、全程溯源。中檢集團建立了全程溯源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溯源系統把農食產品從田間、牧場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過程通過中檢集團實地檢驗驗證和第三方背書的形式,全部把它展示出來。我們把食品在源頭生產加工和質量檢測的信息作為追溯的基本起點,跟蹤追溯物流過程監控的信息,正規報檢報關進口的信息,到分銷及商場的銷售信息,這些信息都能夠進行驗證確認并展示出來。現代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讓全程實時追溯成為了可能,所以全程溯源可以幫助監管部門和消費者追溯了解產品的透明度,把握每一個環節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記者:CClC的追溯系統與其它溯源系統相比有那些獨到的特點呢?
袁建成:我們的追溯里面是有實際內容的,它不單單光是產品信息的一個展示,我們把第三方機構的檢驗認證結果也放在我們這個平臺上面了,所以這個追溯系統對樣品,對產品有嚴格的檢測,這個檢測的結果必須符合中國的食品標準,檢測合格的產品必須是在有資質能力的廠家生產的,同時整個生產過程中是符合食品生產的衛生要求的,包裝材料也是符合要求的,中文標簽也是符合中國標準的要求。對于這些產品,我們會在每個產品包裝上加貼帶有獨立防偽標識的溯源碼,以及承載信息的二維碼,溯源碼是帶有國際防偽技術專利的,消費者可以掃描產品上面的二維碼實時比對中檢集團溯源云平臺的防偽標識檔案,辨別產品的真偽并查閱相關的商品信息、溯源證明信息、物流信息和中文標簽信息等。
記者:請問,中新兩國產品檢測標準的不同,有時是否會對新西蘭產品進入到中國口岸檢驗時造成一定障礙?在中國抽檢出進口的不合格產品中,經常會有新西蘭的產品,您認為原因是什么?
袁建成:是的,你問的這個問題是存在的。我從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進口食品化妝品不合格名單里,每個月都發現了新西蘭產品的名單。有時候檢驗批次里不合格率,新西蘭產品占到8-9%。涉及到的有奶粉,牛奶,蜂蜜,牛羊肉,礦泉水等等。新西蘭是天然的農牧業國家11而且MPI的管理和監管非常嚴,實驗室檢驗能力也非常強,但這么高的比例不合格看上去跟新西蘭這么一個天然的食品生產國的形象有些不相稱。其實我認為,這里面有些可能是產品標準之間不熟悉的問題,第二個原因也是一些產品在出口中國之前,沒找到檢測機構做好預先檢測的問題,因為國家之間的檢驗標準確實是有差異的。例如,很多時候產品在中國某個口岸被檢出不合格的原因并非是產品質量本身,而往往不合格的問題是出在中文標簽的內容或包裝設計上。
記者:您能舉例說明中新兩國在檢測標準方面有何不相同的地方嗎?如何解決這一差異對新西蘭產品出口中國造成的影響?
袁建成:實際上現在食品從新西蘭到中國有一點很大的障礙就在于標準差異的問題,因為新西蘭本地的實驗室的檢測是針對新西蘭的標準進行的,但新西蘭的標準跟中國的食品標準還是有不少差異的,無論是標準本身還是在試驗過程中用到的測試方法都有不同。這些差異可能就會造成結果的不一致。結果不一致的話,不符合中國的標準就不能夠進口。比如說,新西蘭的水質非常好,但是在新西蘭叫做天然涌泉水或者礦泉水的產品,在中國是不是這樣叫呢,那恐怕得通過檢測才知道它真實的名稱是什么。新西蘭在2015年有一家向中國出口水的企業,產品到了中國以后,因為品名與中國標準不符問題被完全退貨了,給這家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我們通過檢測后發現這個水按中國標準只能叫做飲用水,不能叫做礦泉水。如果叫了礦泉水按中國的名稱標準那就只能被認定為不合格而拒絕進口。
第二點,有的產品可能是符合中國標準的,但是食品的標識有錯誤,貼錯了產品標簽的產品在口岸就得重新更換,這會給貿易帶來*大的困擾。另外,在安全方面,根據不同的體制,無論是安全,營養等各方面都會不一樣。按照新西蘭標準檢測的結果,到了中國就有可能沒有符合中國的要求。如何符合中國的標準呢,一個是新西蘭的檢測機構按照中國標準的要求,建立按照中國標準檢測的基準能力,那樣就可以方便我們的出口商在本地(新西蘭)就進行檢測了。還有一個方法,也是我們目前推薦出口商做的,就是你這個商品要去到(中國)哪個口岸,那我們就把你這個商品提前送到國內那個口岸的CIQ(出入境檢疫檢驗局)實驗室,讓他們做預先的判別和檢測。**是從原料來判別這個產品能不能進入中國,第二個就是這個產品的指標及中文標簽是不是符合中國標準的要求。這樣提前做出預判以后,產品就可以免除進入中國后被銷毀或被退貨的風險。
記者:中文標識不符合也會造成產品抽檢不合格,消費者對不合格商品的定義不明確,是不是容易造成誤解?
袁建成:對,到了消費者這里他們不知道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大,所以覺得不合格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安全。對消費者來說,**個問題是產品本身不安全;第二個,如果產品營養標簽成分有差異的時候,他們也會覺得有害,實際上從營養標稱來說,有些只是讓消費者知道(產品有什么成分)的,比如說有些人要減肥,他/她想要沒有脂肪的,有些需要無糖的,有些要有糖的,這些實際上不影響產品安全,但是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不合格的中文標簽是新西蘭現在出口中國食品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因為如果中文標簽標識的營養成分不是按照中國標準檢測出來的,就有可能被發現標簽不合格。
記者:您如何評價*近發生的新西蘭蜂蜜被召回事件?
袁建成:新西蘭的蜂蜜實際上中國人非常喜歡,特別是含有麥盧卡活性因子的蜂蜜,因為在國內有些消費者在食用后反映,(麥盧卡蜂蜜)對幽門螺旋桿菌有一些針對的治療或保健的作用,所有麥盧卡蜂蜜的價格在國內是一路飆升。在國內實際上也發現了麥盧卡蜂蜜或者新西蘭蜂蜜造假的現象,我們在媒體上也看到了一些報道。這次新西蘭的MPI召回了一家公司的產品,國家質檢總局停止了三個廠家產品的進口。其實在新西蘭初級產業部的系統監管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嚴格的進口監管下,發現不合格商品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有很好的監管系統,我們能及時的發現問題,而且對問題產品可以及時召回,我們對產品的來路能夠調查清楚,能夠減少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比如說,有了CCIC溯源系統的輔助,可以對每一瓶產品發出召回通知,可以發現每一瓶應該在哪里,每一瓶到哪里了,甚至哪個消費者可能購買了,以便及時控制產品并可以通過核對標簽實現精準召回。
記者:新西蘭是**采用溯源系統的國家的嗎?據了解,為使更多的澳洲和新西蘭純凈食品出口到中國,*新建立的“澳紐生產出口商聯盟”與CCIC將實現產品溯源合作,您方便透露一下這方面的信息嗎?
袁建成:從產品來說,新西蘭有些是**采用CCIC溯源系統的,比如說,蜂蜜,奶粉,保健品都是**(使用CICC追溯系統)的。“澳紐生產出口商聯盟”已經與我們簽署了合作協議,目前,有其中的廠商產品已開始加貼了CCIC溯源碼,進入了中國。下一步澳紐生產出口商聯盟會和我們將有更深入的合作,同時還會和實驗室的檢測機構也加到我們這個合作里面來,我們希望澳紐生產商聯盟以及更多的生產商通過CCIC的源頭檢驗認證及全程溯源系統的保真護航,將更多純凈的新西蘭優質原產食品更便捷的進入中國,讓中國的消費者放心的享用新西蘭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