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是把提升質量作為供給側結構改革,乃至整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切入點,這是具有深層次戰略意義的。”國家質檢總局局長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如是說。無疑,質量話題成為本屆兩會的*強音之一。記者從近日質檢總局召開的專家、媒體座談會上了解到,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將于3月底召開,新一屆中國質量獎獲獎名單即將揭曉。
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介紹,“實施政府質量獎勵,推廣普及先進質量管理模式,調動廣大組織和個人追求質量進步的熱情,已經成為各國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已有8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國家質量獎,*知名的有日本的“戴明獎”、美國的“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和“歐洲質量獎”。我國的“中國質量獎”于2012年6月經中央批準設立,是我國質量領域的*高榮譽。該獎項是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組織實施、國內質量領域的*高政府性榮譽,每兩年評選一次。
中國質量獎的評選注重科學公正
國家質檢總局作為中國質量獎的具體組織實施單位,在借鑒國家科學技術獎及國內外質量獎的工作模式基礎上,制定出臺了《中國質量獎管理辦法》,成立健全組織機構、規范完善評選流程、明確評審規則,確保中國質量獎評選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在組織機構上,質檢總局會同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農業部、商務部、科技部、交通部、水利部、國資委、總裝備部、人社部、衛計委、工商總局、旅游局、國防科工局等部門,邀請部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參事,組建了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委員會,委員會下設中國質量獎評審委員會和中國質量獎監督委員會,分別承擔具體評審工作以及負責對評審進行全面監督。在評選程序上,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工作包括申報推薦、評審論證、審核表彰3大階段、10個步驟。其中評審論證階段包括:形式審查、材料評審、陳述答辯、現場評審、審議票決5個環節,由淺入深、逐步遞進,既充分發揮專業評審優勢,也注重發揮委員的民主評議作用。在評選規則上,針對各類組織和個人的特點,分別研究制定評審細則。對組織,重點審查組織在質量、創新、品牌、效益方面取得的成績;對個人,重點審查其在質量領域做出的貢獻,所在行業、企業的形象和地位,社會各界的認可情況等。
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特別強調,為突出評選過程的科學性和全面性,今年中國質量獎的評選設定了90個量化指標,采集申請組織的標準、計量、認證、專利等核心指標進行比對對標,同時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對申請組織和個人輿情進行檢測。
“大質量觀”重在推廣質量管理理念
中國檢驗檢疫學會執行副會長劉卓慧指出,中國質量獎的評選不單獨針對某個產品,而是為了推廣和普及先進科學的質量管理模式和理念,以促進行業和國家整體質量的騰飛。她認為中國質量獎所涉及的質量,屬于廣義的質量,產品質量取決于管理的質量,是對從產品的設計到*終使用的全鏈條質量的管理。
據了解,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的評選范圍較首屆適度擴大,包括制造業、服務業、工程建設行業、國防工業、武器裝備研發制造維修設計單位、一線班組、一線技術工人等7大領域。首次納入工程建設行業、國防軍工等領域。黃國梁還介紹,這次對個人的評選主要面向一線班組和一線工人,旨在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動質量強國建設。
總結質量管理模式樹立中國質量新標桿
目前,我國已有28個省(區、市)、超過100個市(地、州)設立政府質量獎。如廣東、湖北等省政府設立了“省長質量獎”,上海、深圳等市政府設立了“市長質量獎”,通過實施政府質量獎勵,有效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
劉卓慧認為,設立中國質量獎,樹立質量標桿,意義深遠。她認為,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質量競爭時代。沒有質量強國,不可能有經濟強國。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在質量上大做文章。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在會上坦言,實際上我國很多產品的質量已經達到了國際標準,但如果不能得到市場上的認同,“中國夢”就難以實現。
黃國梁介紹,在首屆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工作結束后,質檢總局對獲獎單位的質量管理模式和經驗進行了總結和提煉,在全國各地、33個行業協會、超過300家企業中進行了推廣。實踐證明,設立國家質量獎,已經起到了巨大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激勵更多的企業在質量上追求**,促進國家質量水平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