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春節期間,上海游客去成都活水公園參觀,被黑乎乎的水色嚇跑。活水公園針對這一事件,2月15日對活水進行取樣送往第三方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活水公園水樣標本的水質達到了地表水三類水的標準,是合格的。
設計師診斷:活水公園水質還可以
2月15日下午,活水公園來了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把泛著銀光的圓紙片綁在金屬上,再拴在一根長長的白細繩上,黃時達手持自制的簡易測量器,來到活水公園凈水處理核心地帶——塘床,輕輕將測量儀器擲入水中,然后緊緊盯著那個亮紙片,“恩,還是能觀測到水下1米多深的地方,水質還可以!”黃時達自言自語。
見到老者的舉動,游客劉勝霞和孫女兒琴琴趕緊湊了過來。“前幾天,我還看到這里的水黑黢黢的,我還以為水出了問題。”劉勝霞說,她就住在公園附近,經常到公園溜達,她也想知道活水公園的水怎么了?這里的水還好嗎?
當聽說這位老者是活水公園人工濕地凈水處理系統的設計師黃時達時,她感到特別高興,也在聽到老者口中那句“水質還可以”后放下心來。
原來,黃時達在看到本報對活水公園的報道后,再也坐不住了。活水公園對他來說,就是他的一個“孩子”。盡管退休16年了,每年他都會到公園來轉轉,看看他的“孩子”。有時候,“孩子”病了,公園管理方會打電話向他請教問診。活水公園到底怎么了?這次,他也要親自出馬,前來診斷一下。
第三方檢測:達地表水三類水標準
2月14日和15日連續兩個下午,記者在公園均看到身著綠背心的工作人員不斷朝魚塘充水,并有人打撈水中飄浮的樹葉等雜物。
公園的來水增大,流速變快,原來干涸的塘床也有了幾厘米深的水,下游魚塘里面的水色變得更加清亮,有游客在贊嘆“公園真美”后,掏出手機留住美景。
“游客對水質的認識憑感觀,而水質到底怎么樣,需要更為科學的數據作支撐。”活水公園管理方說,為了回應公眾“活水公園的水質是否變壞”的關切,2月15日上午,公園管理方在公園尾端(即出水口)取水,送給第三方機構檢測。
當日下午兩點過,第三方傳來消息:檢測結果顯示,水樣COD(化學需氧量)為12.6毫克每升,氨氮(NH3-N)為0.128毫克每升,總磷為0.117毫克每升。
記者將這組數據對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后發現,COD和氨氮的數值達到了一類水的標準,總磷的數值介于二類水和三類水之間。
“總體而言,我們的水質是合格的,達到了地表水三類水的標準,達到了活水公園設計時的目標。”公園管理方相關工作人員說。
游客劉勝霞表示不解:明明看上去水的色彩那么黑,為何設計師和公園方都說水質不錯呢?
對此,黃時達解釋,水體中有藻類生長,有的藻類生長于池底,有的生長于池壁,水藻的色彩會影響人們的感觀。
公園管理方則稱,讓市民感覺水色難看的點位,主要集中于水質凈化系統前端的厭氧池和兼養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