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2016年是深化標準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在2015年相繼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3個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對我國的標準化改革進行了從整體戰略設計到具體的戰術行動部署之后,今年標準化改革的中心工作無疑是抓好落實,將標準化改革全面推進和推向深入。
如何更好地實現和落實好標準化改革?在去年年底的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國務委員王勇在講話中做出了一個重要指示和部署:要積*實施“標準化+”行動,實現標準化與技術創新、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生態文明、消費升級和公共服務的融合發展。
實施“標準化+”行動,這既是落實和推進標準化改革的應有之義,也能發揮標準在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以及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作用。到底什么是“標準化+”行動,目前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和說法,但從另一個熱詞——“互聯網+”之中,或許可以得到答案和有很好的借鑒。2015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當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之后,“互聯網+”一下子就成了熱門詞匯。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注釋:“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互聯網+”的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互聯網已經深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與每個行業都密切相關。從與行業的關聯度來看,標準化與之有著*高的相似度,無論是一二三產業還是融合性產業,甚至是國家治理與社會管理等等,都與標準化直接相關,都需要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因此,不妨以“互聯網+”的方式積*實施“標準化+”行動。
在國務院去年出臺的《關于積*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分別提出了“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能11項重點行動,充分展現了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和“互聯網+”無處不在的魅力。以此來看,“標準化+”行動同樣可以涵蓋現代農業、智能制造、物流服務等一二三產業的各個方面,*終實現標準化與技術創新、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生態文明、消費升級和公共服務的融合發展。
目前,在國務院頒布的《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充分發揮“標準化+”效應,為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而在一些省市,也同意提出了要開展“標準化+”行動,比如山東青島就提出來要把“標準化+”作為一項城市戰略來抓,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強化問題導向,加快構建具有國際水平的青島標準體系,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發揮好青島的作用。這些都為今年積*實施“標準化+”行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與范本,也使得以“互聯網+”的方式積*實施“標準化+”行動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