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2015年8月中旬,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強調要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共享,消除信息孤島,加快整合各類政府信息平臺,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打架”,增強政府公信力,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來源可追、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程追溯體系。作為對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數據的實驗室的法定監管部門,確保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數據,科學準確、真實可靠、客觀公正,是法律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那么檢測數據應用將于向哪些方向發展。
一、統計分析行業產品質量狀況和風險評估。
通過分析歷年積累的檢測數據,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可以比較客觀地分析評價某行業或產品的質量狀況,預測分析行業或產品的質量發展趨勢,發布行業或產品調查報告,為政府及社會其他組織提供決策依據。根據這些分析結果,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比較準確地掌握當地行業或產品質量狀況。它與政府通過抽樣監督檢查得到的結果相比,更加全面、客觀、準確,有利于政府做出客觀準確的決策,促進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根據風險預警結果,監管部門能及時精準定位發現監管漏洞,采取補救措施,避免產生嚴重后果。通過及時發布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狀況,也有利于公眾及時掌握各種行業或產品的質量狀況,扶優治劣,促進行業自律,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
二、分析評估企業社會信用等級。
當前國家正在全力推動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產品質量信用是企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也是企業信用*本質的部分。一家產品質量不穩定或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企業,根本談不上是誠信企業,更談不上是優秀企業。因為從產品生產中可以反映出,企業是否為了利益*大化,放棄原則,生產偽劣產品,甚至有毒產品。它不僅反映了企業法人的個人道德水平,而且也反映整個企業生產及管理人員的道德標準,*能代表企業的誠信水平,是企業*本質的東西。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穩定,說明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按制度辦事,說到做到,不因某人的改變而改變,必然是一個重承諾,守規矩的企業,反之則不然。檢測數據庫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技術支撐。
三、實現對實驗室的實時網上監管。
檢驗檢測檢疫的實驗室分屬不同地區和部門,要實現現場動態監管的成本非常高。通過建立統一規范的檢測數據監管服務平臺,不僅可以實現網絡實時監管,而且大大地節省了質檢部門的監管成本。同時,由于相同產品不同實驗室的檢測數據都曬在網上,降低了監管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一般監管人員,不需要復雜的專業培訓,通過數據對比,不但能發現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存在的問題,而且能對比看出不同實驗室的檢驗能力、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對所監管的實驗室,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再者,同類實驗室的檢測數據,發布在同一個網上,有利于實驗室之間,比學趕幫,取長補短,公平競爭,促進全社會實驗室檢驗能力、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由于從制度上要求所有檢測數據必須實時錄入數據監管平臺,接受監督部門的監管,減少了個別機構收錢賣證、事后偽造數據的機會,提高數據的真實性。監管人員可要求檢驗機構,按照原監管平臺提供的數據,抽查復檢,驗證其檢測的可信度,提高監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