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2015年浙江質監做了啥?快看“質一年”。日前,省質監局召開了全省質監工作會議,局長高鷹忠在會議上梳理了2015年工作,并對2016年工作做了明確部署。
2015年,全省質監部門大力推進“三強一制造”建設,全力打好以提升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的“質監系列拳”,著力抓發展、保安全、促改革,努力適應新常態、構建新格局,為我省平穩發展、創新發展做出了積*貢獻。“質一年”浙江省質監系統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呢?
加快“三強”戰略實施
“三強”建設列為“十三五”省政府重點專項規劃,省政府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紹興、金華、永康、諸暨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成效明顯,建德、武義成為首批“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推動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11項,以先進標準帶動技改資金2.19億元。制定電子商務地方標準8項,國家電商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杭州。發布TBT評議51項,提出26項特別貿易關注信息被作為WTO/TBT例會談判議題。加快居家養老等標準體系建設,推進“楓橋經驗”等政府管理標準化試點。健全治水標準體系,《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作為國家標準實施,寧波、嘉興、義烏、蒼南龍港新型城鎮標準化試點步伐加快。對5大類8805臺(件)環境監測計量器具實施強制檢定,積*推進燃煤鍋爐節能,各項工作合計節能154萬噸標煤。
打造“浙江制造”品牌
“浙江制造”工作制度日益完善,10個市級政府出臺意見,紹興、嘉興實現縣級政府意見全覆蓋。初步建立品牌梯度提升體系,會同相關部門出臺“浙江制造”品牌發展意見。制訂“浙江制造”標準40項,全部高于國家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展“浙江制造”試點培育行業91個,試點培育企業344家,發出“浙江制造”認證證書40張。積*開展國際認證合作,發出國際合作認證證書3張。大力實施智能改造,引導企業深度開展對標達標活動,推廣應用先進管理方法。溫州市局有效發揮行業協會力量,臺州市局不斷深化“首席質量官”制度。開展“浙江制造”專業化宣傳、推介,積*組織宣講團、高端訪談等有影響活動,聯合電商平臺建設“浙江好產品”頻道。
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圓滿完成互聯網大會特種設備安保任務。組織開展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燃煤鍋爐節能減排攻堅戰、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整治攻堅戰等6項專項整治。32.5%的縣(市、區)試點分類分級監管,電梯維保單位分類監察、舟山涉氨企業分類監管等制度日益完善,麗水、衢州、湖州市局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成效明顯。**組建“百姓買樣團”,制定市場買樣處置管理辦法,杭州市局加快電商監管平臺建設。開展“五水共治”產品等專項監督抽查和纖維制品標識標注專項整治,實施風險監控項目9個。開通監督抽查信息查詢平臺,公布40余萬條監督抽查結果,曝光不合格企業14611家。12365平臺受理信息35692件,召回缺陷產品35批次。開展5次“藍劍”專項執法行動,查處案件4258件,公開行政處罰案件信息4600余條。2015年,各級監督抽查合格率繼續穩定,特種設備萬臺事故率、死亡率均低于0.2,全省質量安全形勢保持平穩。
深化自身改革舉措
全力抓好政事分開改革試點工作,制定改革方案,推動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加快省質量檢測科學研究院、浙江方圓檢測集團有限公司事企分離改革。動態調整“兩張清單”,完善省、市、縣三級行政權力事項基本目錄。工業產品生產“當場許可”范圍擴大到全部,并從工業產品延伸到計量產品,從產品許可拓展到機構資質許可。6105家企業自我聲明公開產品標準,紹興、寧波、湖州64家企業通過“當場許可”。完善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扎實推進市縣行政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探索建立工作評價機制,形成有效的工作責任傳導機制。積*做好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和“五證合一、一證一碼”改革。
辦好惠民利企實事
扎實推進“你點我查”系列活動,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115種重點消費品列入全年監督抽查計劃,及時發布結果。婦女節、兒童節、重陽節開展“你送我檢”免費檢測活動,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產品監督抽查目錄。組織開展“計量惠民服務”系列行動,免費校準血壓計、人體秤、眼鏡12.9萬臺件以上,對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在用的16.2萬臺(套)醫療計量器具實施強制檢定,在用3.8萬臺加油機實現強制檢定全覆蓋。啟動“服務企業助力眾創”幫扶活動,開放實驗室147家,服務企業5萬余批次,**建成在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向全省中小學校、旅游景區免費贈送特種設備安全系列讀本5萬本以上,組織開展“陽光纖檢”系列活動。
加大自身建設力度
扎實做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動基層黨建標準化。選拔調配一批局機關處級干部和直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全面加強機構編制管理。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加強直屬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學(協)會的監督管理。會同相關部門先后制定市場監督部門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程序和行政執法文書規定,省局連續八年被省政府評為法治政府建設先進單位。新增裝備投入近3億元,新增獲批智能制造裝備等4家國家質檢中心和國家磁性材料計量產業測試中心,新增4家省級質檢中心。強化工作經費保障,**實施公款競爭性存放,行政審批和業務系統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積*舉辦文體活動,全省質監部門凝聚力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