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我國農藥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農藥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一是部分高毒農藥仍在生產和使用;二是老舊品種占比過大。因此,高毒農藥的監管歷來是我國農藥管理的重點。從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已先后淘汰了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等33種劇毒、高毒類農藥,現在登記使用的劇毒、高毒類農藥(以原藥毒性分類)有22種。按照10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安全法》的明確要求,農業部已制定初步的工作計劃,擬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科學有序、分期分批地加快淘汰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近日,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向外界透露了我國高毒農藥全面退市已經有了時間表:
一是2019年之前淘汰溴甲烷和硫丹。根據有關國際公約,溴甲烷土壤熏蒸使用至2018年12月31日;硫丹用于防治棉花(11660 -15.00 -0.13%)棉鈴蟲、煙草煙青蟲等特殊使用豁免至2019年3月26日;擬于2016年底前發布公告,自2017年1月1日起,撤銷溴甲烷、硫丹的農藥登記;自2019年1月1日起,禁止溴甲烷、硫丹在農業生產上使用。
二是2020年禁止使用涕滅威、克百威、甲拌磷、甲基異硫磷、氧樂果、水胺硫磷。根據農藥使用風險監測和評估結果,擬于2018年撤銷上述6種高毒農藥的登記,2020年禁止使用。
三是到2020年底,除了農業生產等必須保留的高毒農藥品種外,淘汰禁用其他高毒農藥。
目前農業部登記的農藥產品累計有3萬多個,而品種只有650多個,絕大多數農藥產品都是多年登記、重復登記的同一品種,甚至同一產品,成為老舊農藥。同時還有不少農藥產品已登記多年,但一直沒有生產銷售,成為“休眠”產品。與高毒農藥相比,對生態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威脅雖然不大,但老舊農藥問題同樣比較突出。
**,使用效果明顯下降,部分登記使用超過20年的農藥品種,經過連續多年使用直接導致抗性上升、效果下降。其次,安全風險隱患較大,大部分老舊農藥產品缺少殘留、環境影響等方面的試驗數據,有的產品劑型落后,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容易污染環境。再次,使用成本顯著提高,農民為了保證防治效果,在此類產品使用中普遍存在加量、加次使用現象,不僅增加了用藥成本,還導致農藥用量持續增加,影響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對抗藥性、生態環境等也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農業部將通過政策調整,引導農藥使用零增長目標平穩落地。除加快高毒農藥退市外,對安全風險高、不合法合規、農業生產需求小、防治效果明顯下降、失去應用價值的老舊農藥品種或將實行強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