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6 來源:互聯網
OPEC預測其石油產量和市場份額將在未來幾年下降。OPEC對未來產量的預測其實反映了其在面對日益增長的美國頁巖油產量所采取的政策,即步步退讓,一再減產。雖然OPEC致力于維持油價穩定,但由于國際貿易協議樂觀前景趨于消化,打壓了全球經濟與能源需求前景,周三(11月13日)國際油價下跌。 OPEC預計到2024年,其原油和其他液體燃料的日產量將從目前的3500萬桶降至3280萬桶。這意味著,即使當前的協議在2020年到期,OPEC仍計劃進一步削減產量。 在過去的幾年里,因為美國頁巖油的大幅增長,為了維持油價穩定,OPEC不得不一再減產。雖然減產卓有成效,但也因此讓美國頁巖油生產能夠進一步擴展,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OPEC的減產有利有弊,總體來說,是利大于弊,畢竟維持油價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隨著消費前景越來越低迷,OPEC繼續減產的效力越來越低。 供需不勻衡 油市主要關注的其實只有兩個方面,即生產與消費。在生產方面,OPEC認為自己的生產在中期將下降7%。但OPEC預計美國頁巖油日產量將在2024年達到152 0173 3840萬桶,目前為1200萬桶。這一預測意味著,OPEC已經接受了在與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競爭中落敗的事實,除了進一步收縮產量以防止油價下跌外,它看不到任何出路。 在消費方面,OPEC認為中期對石油的需求會減少,并將氣候行動主義的興起和替代燃料的日益使用作為中期石油需求減少的部分原因。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生產國預計,到2023年石油日消費量將達到1.039億桶,低于去年報告中的1.045億桶。不過,較長期的石油需求預計將在2040年升至每日1.106億桶,不過仍低于去年的預估。 進一步減產的顧慮 過去幾年里,OPEC在俄羅斯和其他一些非OPEC國家的支持下,一直在削減石油產量,以重新平衡供應過剩的市場。許多石油專家和分析人士主張延長減產協議,因為在美國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了放緩的跡象,這更加深了石油需求前景低迷。 進一步削減OPEC的石油供應,是OPEC及其盟友在12月即將召開的會議上要考慮的選擇之一。但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作為OPEC和OPEC+的主要成員國,對進一步延長該協議的必要性有略微不同的看法。俄羅斯認為目前約60美元的價格區間已經足夠好了,而沙特則要求更高的價格才能完成其雄心勃勃的上市計劃。 OPEC在*新報告中提出的內容表明,OPEC控制產量的政策正在產生相反的影響。美國頁巖油產量飆升表明,OPEC的減產正積*鼓勵頁巖油生產商越來越多地增加產量,這不僅會阻止油價上漲,還會日益減少OPEC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在這方面,許多分析師認為,OPEC應該再次考慮前沙特石油部長的警告。他曾預言,OPEC減產只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創造了更多的機會,OPEC在未來將陷入無盡的減產循環里。 OPEC將繼續保持減產 報告稱,到2040年,世界原油消費將繼續增長,到2024年,原油需求將增加100萬桶,達到每天1.048億桶。需求增長將繼續放緩,到2040年將達到每天1.106億桶。報告稱,OPEC在上述1.106億桶日需求量中所占份額將為4410萬桶。 摩根士丹利全球石油策略師Martijn Rats表示,布倫特原油價格現在約為62美元/桶,如果OPEC及其盟友不宣布進一步削減產量,可能會下跌近30%,至45美元/桶。花旗集團和法國巴黎銀行預測會跌至50美元/桶以下。2020年市場供過于求的前景隱約可見,要么OPEC加大減產力度,要么油價跌至約45美元/桶,迫使美國頁巖油生產放緩以平衡市場。 但OPEC代表稱,OPEC及其盟友將維持當前減產目標直至明年,但不會加大減產力度來緩和全球供應過剩的現象,因為部分美國頁巖油產商將在2020年減產。如果OPEC加大減產力度,并因此帶動油價上漲,美國石油產商可能加大產量,從而打壓油價,OPEC希望確保這不會發生。(化纖頭條)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