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6 來源:互聯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外國品牌進入到中國市場,給國人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就拿服裝來說,幾年前比較受大眾歡迎的服裝品牌有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等等。而現在,ZARA、H&M、優衣庫、FOREVER 21等品牌則較為流行。但由于近幾年"國貨潮"的興起,電商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很多外來品牌在中國的業績都開始下滑,不少品牌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 去年,來自英國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因銷售額和利潤的大幅下降,宣布終止和中國特許經營合作伙伴的合作。而同樣來自英國的NEW LOOK,更是宣布全面退出中國市場,關閉所有在華門店。*近,來自美國的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也宣布關閉在中國的線上門店,線下店鋪也開始進行清倉甩賣。 而和優衣庫、ZARA并稱為快時尚品牌3大巨頭的H&M,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也顯露出了明顯的疲態。近幾年,H&M在中國的業績一直比較低迷,而且,隨著門店數量的增長,其業績原地踏步的局面就顯得更加尷尬。 H&M是來自瑞典的時裝品牌,創始人是埃林·佩爾森,成立于152 0173 3840年,早于優衣庫和zara。當時,H&M主要經營平價女裝。后來,在收購了一個男裝品牌后,H&M開始轉型,致力于打造高性價比的流行服飾,并大獲成功。此后,H&M開始向全球拓展業務。 2007年,H&M正式進入中國市場。H&M進入中國之初,可以說是所向披靡、風光十足。H&M以其時尚的款式、合適的價格迅速贏得一線城市年輕人的喜愛。*火的時候,前來H&M門店購買服飾的消費者甚至排起了長隊。 在一、二線城市站穩腳跟后,H&M迅速下沉三、四線城市。那時,H&M從來不用擔心沒有消費者,它擔心的是庫存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發展*鼎盛的那幾年,H&M的業績年增長率一直在30%以上,足以說明當時H&M有多么受歡迎。 可以說,作為**個進入中國的快時尚品牌,H&M給國內服裝企業上了很好的一課。當時,國內許多服裝企業上新的速度,一般需要一個月,甚至一個季度。然而,H&M通常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再加上價格親民,性價比高,H&M*大的滿足了當時年輕消費群體對時尚的追求。 然而到2014年,H&M的銷量開始陷入瓶頸。這**是因為許多國內品牌的崛起,并采用相同的營銷模式,成功搶走了部分顧客。其次,隨著社交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大量網紅服裝店迅速崛起,從而搶走了傳統服裝店的生意。 與此同時,H&M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鏡的事——燒庫存。一般而言,庫存積壓對服裝企業來說是經常會出現的事。而商家一般會把庫存拿出來打折甩賣,或者捐給某些機構。但H&M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愿意低價甩賣庫存,所以就將它們全部燒掉。據悉,在過去的5年里,H&M一共燒掉了60噸衣服。而這種行為,恰恰損害了使H&M的形象。 從2015年到2017年,H&M的銷售額增幅分別為19%、6%和4%,也就是說,從2015年之后,H&M在中國的業績增長速度就呈現出整體放緩的趨勢。去年,H&M集團的銷售額較前一年也只增長了5%。不知道這種低迷狀態還會持續到什么時候。 而為了提升業績,挽救頹勢,H&M也做了一些調整,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大線上營銷的力度,繼續增加線下門店的數量,還邀請當紅小鮮肉張藝興、王源等明星擔任代言人,以求重新贏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其實,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下,通過擴大規模來增加市場空間已經逐漸失去了作用。越來越多的外來品牌敗走中國,也說明如今的中國市場已經成了一塊越來越難啃的蛋糕。在未來,如果快時尚品牌想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脫穎而出,就必須放慢腳步,重新認真審視行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盡力實現企業轉型,優化業務結構,加強創新等等。 而且,不只是外來品牌,國內企業也應居安思危,為長久發展早做籌劃。未來,整個行業的洗牌還將加劇,還會有哪些品牌退出中國?哪些品牌脫穎而出?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有道財經)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