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裘援平2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方近期一系列貿易霸凌行徑,旨在實現所謂“美國優先”的施政目標,背后有更深層次的競爭博弈,核心是如何看待和對待中國崛起。
記者:您如何看待一年多中美經貿磋商中美方不斷“變臉”?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裘援平: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一對大國關系,經貿關系作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長期以來一直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給兩國和兩國人民都帶來了巨大利益。
但近一段時間,美方揮舞加征關稅大棒,屢屢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中美兩國乃至世界經濟貿易帶來重大風險,對兩國關系造成惡劣影響。
分析這一霸凌行徑的背后原因,一是美方為實現所謂“美國優先”的施政目標,推行貿易、投資和科技保護主義政策,把削減貿易逆差擺在突出位置,以貿易不平衡為由提出所謂“對等貿易”,威逼中國等主要貿易伙伴進一步開放市場、擴大進口。
二是美方出于國內政治需要,以*限施壓手段在貿易等問題上頻頻挑起爭端。
三是美國難以接受中國快速發展,試圖在經貿、科技、政策、制度和法律等層面,壓制和阻止中國未來發展及高科技產業能力建設,以保持美競爭優勢和技術壟斷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中美之間不僅僅是經貿摩擦,還有更深層次的競爭博弈。
記者:對美方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及其負面影響,您怎么看?
裘援平:國際貿易要以多邊貿易規則為基準,以談判磋商解決糾紛為正途。美國不按國際規則行事,無端制裁與美有貿易逆差的國家,是純粹的單邊主義行為,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沖擊。
全球化時代,各國實體經濟和貿易聯系日益緊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已經形成。美方對5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時,清單中超過70%是中間品和投資品。美國的高額關稅,是對在中國生產的制造商、出口商加征的,其中也包括美國在華投資企業。
在全球化時代,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對華加征關稅以來,受損的是中美雙方企業和社會,波及的是整個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有關調查顯示,取消全部加征關稅,也是美國商界、農民和普通民眾的訴求。
美方加征關稅的做法害人害己。如果世界各國都以這樣的方式解決經貿糾紛,世界經濟就不可能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美方惡意夸大對華貿易逆差,炮制美國“吃虧論”,對此您怎么看?
裘援平:中美貿易逆差的成因很復雜,與美國自身經濟結構、社會模式,特別是美元霸權的內在要求高度相關。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需要的美國不賣,中國不需要的美方強賣,而且這一趨勢還在蔓延。
比如,近期美方發布針對華為等公司的限制交易令。作為市場經濟倡導者的美國,這樣的限制性政策不調整,公平競爭的商業規則不遵守,卻要求中國運用非市場經濟的手段削減貨物貿易逆差,不符合經濟規律。
任何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和*限施壓,都嚇不住、壓不倒今天的中國。希望美方不要低估中國堅定捍衛國家利益的意志和決心,不要低估中國應對和反擊外部打壓的能力,不要低估中美相互依存關系對彼此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更不要貿然撼動兩國經貿關系這個“壓艙石”。
記者:對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的中美關系,您怎么看?
裘援平: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關系雖歷經坎坷,卻總體不斷向前發展,形成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合作發展局面。隨著世界的發展變化和中國的日益崛起,我感覺,美國對國際形勢作出錯誤判斷,對自身處境抱以悲觀態度,在焦躁不安的非理性情緒驅動下,草率認定大國競爭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并把中國當做宣泄對象和替罪羔羊,貼上“戰略競爭對手”的標簽,使中美關系出現非正常顛簸,引起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對中美關系走向的擔憂。
面對世界大變局,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各國,都面臨如何認識、如何應對的問題,都需要冷靜慎重作出決斷。大國關系關乎世界和彼此的戰略穩定,中美關系應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容不得情緒化誤判和對抗性處置。幾十年、幾代人共同培育的中美關系,不能說否就否、說變就變,應該以穩定中美關系為首要目標,維護兩國關系的政治經濟基礎和總體框架,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嚴防摩擦升級和矛盾激化。經貿問題要結合各自發展需要,堅持按照國際貿易規則談判解決問題,顧及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要關切,找到雙方利益的契合點和平衡點。 (新華社) |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